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2016-03-06 23:21:00)
标签:

公益讲堂

文化

章红艳

琵琶

分类: 我的文章
                                                      第60期音乐文化讲堂有感

文/刘建婷

 

在新年刚刚结束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又迎来了一月一次的琵琶课堂,但是这次琵琶课堂的题目却很新奇《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坦率的讲,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很不可思议。爱木?不理解,何为爱木,就目前大家听的更多的是爱生活,爱河流等等。爱木,有点不懂。既然不知道何为爱木,那就听听赵夫瀛老师的讲解吧。

原来,在赵老师的眼里,木所蕴含的不仅仅是树木的生长,它更像是生命的载体与延续。在人类历史上,人类的生存发展几乎离不开木,从刚开始的钻木取火再到后来的木质兵器,直至木质家具,木质乐器,中国人的发展几乎从没有离开过木。而中国人也在木中吸取养分,建造自己的国家。赵老师说,中国人的木作文化在创造产品的过程中,其早期是以手工业为主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用自己的技术手段创造了让后人都赞叹万分的艺术精品。随后,这群靠着自己手艺进行木制创作的人便有了属于自己的称谓“木匠”。而木匠则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了百匠之首,使得木相文化在众多文化中独占鳌头,难以媲美。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赵老师讲,原始人的生活是以木和火为主。自此之后便延续了生命,而从这个角度出发,木的概念便得到了升华。即一切从土地长出来的都是木。木的概念在此得到了放大与延伸,它作为另一种生命形式与我们相伴相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技术工具的逐渐先进,越来越多的木质作品变得更为精致,美观。从不可或缺的日常家用,到具有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兼具的家具,都标志了中华文明史的进步。无论是纯手工雕刻还是雕刻机的制作,木作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中不可获缺的一个印记。


在中国明、清两个朝代,木质家具和人的关系最为亲近。而这一时期的家具其质地也多为红木,紫檀。而这些木质材料又因为其生长周期长,所以格外名贵。现如今,人们无论是从环保意识,亦或是从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尤其是红木家具的老板,都意识到自己曾经砍伐了太多的树木而呼吁公益植树。填补一份份生命的缺失。


木在被作为物件之前曾经生长在原始的森林里,它吸收天地精华,汲取大地养分。就像一个精灵似的存在于世间。而琵琶就像树木生命的载体。被演奏者所环抱,就如同怀抱了一份生命,而演奏者将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融合在一起以音乐的形式加以描绘。这就是两种不同生命形态的碰撞与交集,而这却正是这堂讲座的中心。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在讲堂的最后,章老师说在她看来,琵琶就像一位戴着发簪的女子,温润婉约。但她的音色却又极具刚性,既能演奏江南小调,又能演绎战争场景。而赵老师说,在他看来,章老师怀抱琵琶就像一位母亲怀抱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毕生全部毫无保留的奉献。

而最让我感动的却是章老师最后的讲述,“我们现在看到的木质家具,尤其是椅子腿部位,在经过上千年之后都会遭到磨损,而当时的木匠在制作椅子的时候一定是要将椅子腿加长,为的是在千年之后,可以让后人坐在刚刚合适的椅子上休息。这就是古人的睿智与长远眼光。他们所想的不仅有眼前还有未来。”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在这次的讲堂中,我真的受益匪浅。原来我怀中拥抱的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个生命,她承载了太多的文化积淀,积累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程。她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而我所能做的只是将它的积累表现出来,不辜负一份生命的沉重。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每一次的学习都很有收获,或接触了完全陌生的,或加深了以前不是很熟悉的,或本来就很熟悉的因为学习而突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本期文化课堂请来了赵夫瀛老师讲的“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就让我们对身边最熟悉的木,有了重新认识的感觉。


把木头制成家具和生活用品,带给我们的就是家的感觉,制成琴,制成纸和笔就带给我们触动人心的音乐和文字,可以说丰满了我们的整个人生。但是对我触动最大的不仅仅是木的美好和魅力,而是深刻了为什么要植树造林的意义,如果说之前的植树更多的只是懵懂的完成任务,那么听完这堂课后,植树成了一件美好的使命,再去看一草一木,就如我们的朋友和亲人甚至良师!


正值阳春三月将至,于往年不同,听完课后有忍不住赶紧去多种几棵树的跃雀之心,我想这个就是咱的文化讲堂的魅力所在!                                                                                      文/叶海燕

 

 


                                                                音乐课堂60期小记文                                     /程语
 
在赵老师的眼中,是生命的延续。木在微观世界中是细胞的集结,宏观中则是宇宙时空间生命的对话。 整场讲座,就从赵老师播放的一张照片中展开,郁郁葱葱的树木图片做背景引入今天讲座的主题:“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源远流长的木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印记。木作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工具的进步使得木与人类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公元前五千年的青铜器到公元前1300年至1100年的铁器,科技的进步令木作不断发展,使得工艺及产品更加精细。 说起木作的分类,赵老师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大木作、小木作、细木作和精细木作几种。建房子属大木作,中式装修属于小木作,而更加精巧的笔筒和家具等就属于细木作了。乐器的制作也属于木作,但它在木作中没有明确的归类。想来也是,唯有对木性极其了解,才有可能制作出乐器的完美音色。 由一开始的植树、采伐、板材,到构建园林、古建筑装修、家具、乐器,再到需要使用的辅料和配件以及木作设计,每一项都是木作产业链上重要的部分。这样看来,不仅是行业众多,我们的生活也都时时刻刻与木作相关。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琵琶,虽是一件乐器,但也是精细木作的产物。经过木作的重重工艺,加上弦,这块木头从安静的生长变得可以与全球无国界交流。这样说来,木作人功德无量。叶哨竹骨到琴瑟笙箫,7000年的发展史是人类进步的缩影。通过演奏使得木创造出更多艺术价值之时,演奏者们绕树三匝却感有枝可依,这样的心安,印证了人与木的和谐共生。

怀着崇敬之情再次拿起我的琵琶,重复过无数次的动作,就在这一刻,我的心中对它有了更多的呵护。它是一块木头,但又不仅是,更多的情感待我用更多时间细细琢磨。



琵琶课堂掠影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第60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长河木歌——中国人的爱木生活 <wbr>主讲人:赵夫瀛老师
 
预告:
第61期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
2016年3月20日14:00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书画频道请
14:00——16:00  文化讲堂
16:00——17:00  琵琶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