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夹缬中走出的文化之路

标签:
章红艳文化公益 |
——听第29期音乐文化讲堂有感
3月16日下午,在美丽的森林公园书画频道,章老师准时与大家相见在音乐文化讲堂。这是第29期讲堂,主题是“蓝夹缬”,主讲人是张琴老师。
初听到“蓝夹缬”这个陌生的名词,相信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充满了疑惑和好奇,我甚至连这几个字的读音都无法确定。带着种种疑问,我们随着张琴老师开始了对这个未知名词的了解之旅。
“缬”是指染花的丝织品。“夹缬”顾名思义就是用两块相同花纹的模板将织物折叠夹紧,然后再行浸染。用模板能染出工整对称的图案,并且能套染多种颜色,是一种直接印花的方法。“蓝夹缬”即可理解为蓝色的,用两块模板折叠夹紧进行浸染而形成的一种染花丝织品。这种印染工艺有着上千年历史,一直在江浙地区一代一代的传承着。蓝夹缬多用于新婚被面、门帘床沿、头巾服饰等,这种民间手工技艺堪称我国传统印染工艺活化石、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原以为了解了这些知识就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蓝夹缬。但张琴老师接下来对蓝夹缬文化背景的介绍让我顿时对这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张琴老师本人肃然起敬。
晚上回到章老师家中,我们这些学生围绕着今天讲堂的内容各抒己见。王谌思首先发言,她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张琴老师的毅力和坚持精神。蓝夹缬是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没有像张琴老师这样的人进行传承的话,很容易就失传了。所以这种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在对蓝夹缬图案的考察过程中,张琴老师也受到了很多戏剧行内人士的质疑,他们对图案所表达剧种的考察结果提出异议。但张琴老师没有动摇自己的立场,而是收集了大量证据,用事实说话,以严谨的态度和缜密的思维解释了一张张充满历史含义和文化底蕴的精美画卷,这种不为干扰所动摇的毅力与决心也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欠缺的。
叶烨随后补充道:“张琴老师身上有一种对待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许是因为张琴老师出身浙江温州的缘故,她对蓝夹缬文化的传承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热情与动力,当遇到疑惑或不解的地方,她总是秉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弄清楚而绝不敷衍了事。有一次,张琴老师在研究图案时,看到了一幅印有白兔的戏剧图案,于是她觉得这幅图案可能和元代南戏作品《白兔记》有关。为了确定自己的猜测,张琴老师收集了各种关于《白兔记》的人物、背景、道具等资料,将角色咬脐郎及旁边妇人的形象与图案上人物做出比较从而证明了此图案与《白兔记》的关系。这是一个小事例,但从这种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一种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而这种态度正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学习的。
崔颖通过张琴老师的介绍感悟出了对专业的热爱和丰富知识面的重要性。张琴老师对蓝夹缬的热爱体现在方方面面,她的言谈、她的研究无不表达了对文化的尊重和对自己事业的投入。她甚至会去走访农村人家的邻居之间来对比蓝印花布与蓝夹缬在使用上的区别,事无巨细地对任何有关于蓝夹缬的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蓝夹缬只是一块印花布,却引出了那么多的文化与精神。我们作为从事音乐表演的同学更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的内心,从全方面来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从而通过音乐来表达文化。
最后是李袖语的发言,她觉得张琴老师的知识面之广令她非常佩服,而更让她钦佩的是张老师那种对不同种类知识渴望的精神。我们应该像张琴老师一样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本专业。
中国自古就有“学海无涯”的说法,一个人的知识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本专业的那一点。艺术是相通的,而不是泾渭分明。比如在我们学习琵琶的过程中,仅仅掌握关于琵琶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其他音乐种类的了解也同样重要。学习音乐,更要对诗词、戏剧乃至话剧、舞蹈等艺术门类进行了解,触类旁通。如果一个人只局限于自己的领域而没有其他知识的支撑的话,他也很难在自己的领域上走得很远。
回到宿舍,下午张琴老师的精彩讲解与晚上大家的深刻讨论和章老师的总结让我感触颇深,产生了以下感受:
1.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现象,每个现象的背后会有它的本质,我们往往根据事物的表象武断的推断出它的本质,但这个结果就一定正确么?在没有真凭实据之前,一切推断都是苍白无力的。一个有着严谨学术态度的人是不会随便根据自己的所闻所见而推断出任何结果的。就如张琴老师研究蓝夹缬图案背后的戏曲文化的过程一样,她并没有因为看到印有戏曲图案的印花布而武断地得出结论,而是先假设,然后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来作为佐证,最终才有理有据地得出了今天的结论。这才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个值得学习的学术精神。
2. 不论是专业也好,爱好也罢,没有热爱就没有执着,没有执着就没有付出,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只有当你全身心热爱并投入到喜爱的事业当中去时,你才能迸发出最强的能量。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我对音乐、对琵琶、对艺术的热爱会永远伴随着我的学习过程,并始终支撑着我不懈努力。
我非常庆幸自己有幸听了这次文化课堂,在丰富了自己知识面的同时更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涤,让我对学术研究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作为研究生,我觉得这种严谨的态度和对专业的热爱是支撑我前进的动力,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并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继续前进。
文/李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