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3月27日那达慕文化酒吧音乐沙龙

(2011-04-02 14:37:20)
标签:

音乐

沙龙

文化

杂谈

分类: 我的文章

音乐沙龙——那达慕文化酒吧

袖语
    2011
327日章红艳教授与弹拨乐团的成员们在那达慕文化酒吧举办了绿色音乐沙龙的第二场演出。那达慕文化酒吧的老板那日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的音乐交流会更加轻松愉悦;在这样的环境下,静下心来体验,心与心的交流。作为演奏者之一,我荣幸地经历了这场别样的沙龙,为了不丢失资料,我录了音,现将此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章老师说:源自西方的沙龙形式,虽不比大剧院与音乐厅那般赋予舞台感,可这种近距离交流的时光,却更令人享受。这份享受来自于心中对音乐的热爱,来自于我们的共享。我们准备好的音乐,与您分享,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这一刻我们共同体会了不可复制的音乐体验和精神交流。只有这一刻,它,无可替代。音乐厅文化最核心的价值是优雅与崇高,无论你喜不喜欢音乐,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个或那个,你都不能拒绝去追求优雅与崇高。不是吗?
   
今天和我一起来参加演出的是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它成立于2003年。

乐团的宗旨是:艺术至上。

乐团的信念是:好的音乐需要真实。宁要有瑕疵的真实,也不追虚假的完美。
    
乐团的使命是:推广优雅的、好的音乐。
    
章老师又说:绝不用音乐之外的任何手段和形式去取悦听众。因为现场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每一秒都是珍贵的、新鲜的、不同的。我们追求的就是艺术本身,宗旨是希望大家可以听到乐器的原声,因为原汁原味的声音,是人类最高级的声响。乐团在在多年的实践中,坚持纯艺术,没有索取,不求回报,赴全国各地巡演只希望可以把最好的音乐带给大家。用我们的力量,传播出中国音乐自己的声音。

世界各地都有弹拨乐器,而中国的弹拨乐是自成体系的。其种类繁多,且发生都是点状的,这样的碰撞会闪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首乐曲:驼铃响叮当(欣赏光碟)
    
这首乐曲是为几十人的弹拨乐团所写,由木鱼仿驼铃的声音进入,慢慢地由远及近,浮现出优美的主旋律,弹拨乐队就好似驼铃队伍那般,最终又慢慢地远去。声响的巧妙安排,让画面清晰浮现,仿若身临其境,妙不可言。这首乐曲体现了弹拨乐的虚线之美,由一个个连成一条条线。与二胡,小提琴等拉弦乐器不同,有独特的魅力。弹拨乐节奏的立体与点状的音群,加以丰富的技巧手段,使作品极富画面感。
   
第二、第三首乐曲:锡泥河畔 万马奔腾(欣赏光碟)
    
这两首乐曲是由马头琴与弹拨乐的配合来演绎的。弹拨乐是点,马头琴是线,这样的声响是与众不同的。马头琴的歌唱性是独一无二的。马头琴左手的演奏方法和一般的乐器是不一样的,马头琴的演奏者并非用指肚在琴弦上方压弦,而是用指甲的甲根从弦的侧方顶弦。俗话说,十指连心。马头琴的声音能那么动人,音乐表现能那样充分。我想和它独特的演奏法有直接关系。
   
第四首乐曲:三六(隋琼莹,李彤,卢雨薇,刘小菁,张柳萌)
    
这首乐曲是一首传统的江南丝竹作品,由五件乐器演奏:小琵琶,琵琶,中阮,大阮,三弦。弹拨乐的发声是点,每件乐器都有自己的点,每个人的点,每个声部的点都要碰撞到一起,成为一个个整体的点,发挥出它不可言喻的魅力。这首乐曲是重奏作品,就好似人们在对话。每个乐器的声音都有自己的韵味,在一起让人们感受欢快轻松的闲暇时光。
   
第五首乐器:大浪淘沙(章老师演奏)
    
琵琶是一件文武双全的乐器。既能文又能武。文曲主要是表达内心柔美,纤细灵秀及景物表现。武曲主要是叙事的。大浪淘沙这首作品是文曲,由华彦钧先生(阿炳)谱写。他生活的时代,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阿炳的父亲是常在道观里,受父亲影响,他的音乐含有道教音乐的元素。这首大浪淘沙有悲情、仿似深秋中最后落下的那片枯叶。乐曲的起伏有憧憬、有希望,但最后几个音将你带回到现实当中。
   
第六首乐曲:十面埋伏(章老师,李彤,隋琼莹,卢雨薇,刘小菁,李袖语,竹金)
    
这首作品是武曲。在公元前202年,有一场刘邦与项羽的战争,而这首作品描写了整个战争的全过程。战马的嘶鸣声、鸣炮声、号角声、刀剑声、人声、呐喊声等。这是一首胜利者的战赞歌!
   
这样的音乐沙龙会两周一次为您呈现,还会有专门的时间为音乐爱好者回答您不解的疑问,希望我们下次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