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具“个性”的弹拨乐器“合群”
——访著名琵琶演奏家章红艳
中国宁波网
2004年8月16日 7:11

细眉、大眼、樱桃小口、素净的脸,自称“嵊州女儿宁波媳”的章红艳有着典型江南女子的婉约外表,然而一头短短的秀发又无意中泄露了她个性中的干练与执著。
“轻拢慢捻抹复挑”,7岁从父习艺的章红艳,已怀抱琵琶数十载,怀中木头终不负她,为她赢得了“琵琶皇后”的美誉。
在章红艳眼中,琵琶这一弹拨乐器是深具“个性”的,它的穿透力很强,表现力丰富,即使在众多的声音中也始终不会被淹没。而现在她所做的是怎样让琵琶乃至其他的同样具有“个性”的弹拨乐器“兄弟姐妹”都“合群”。
看看章红艳的简历,就能理解她为何要做这样的创新者。10岁自绍兴进京,在中央音乐学院学到硕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中央音乐学院,中西文化交融之地,可以说,章红艳是幸运地“泡”在了两种文化里。一个偶然,注定她的琵琶与交响乐结缘。某次学院乐队演出,她在台下做听众。听了一半,感觉不对:“中国乐器像个性极强的人,合作不好就像打架。”
也因此,有了1992年章红艳的毕业音乐会,那是被圈内称为“第一个琵琶与交响乐队的协奏曲专场音乐会”。她把这种组合叫做点与线的协奏。因为,在她的理解中,弹拨乐器的旋律是特别的,它由“虚线”构成,它基本的声音单位是弹弦和击弦产生的“点”,并以高音不同、节奏不同、疏密不同的“点”构成虚线旋律。之后,除独奏音乐会外,她的合作伙伴清一色是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德国巴伐利亚交响乐团……选择这样的组合,也正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己之见”:让中国的弹拨乐器与“别人”和谐相处,而不是在生硬模仿中“打架”。
说到目前走红的“女子十二乐坊”,章红艳称她们更像时尚的一部分,运用了大量包装,她们的作用在于将中国的民族音乐的概念带到国外。但形式之外,让世界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才是更重要的第二步。章红艳认为自己就是在走这样的第二步。
坊间称章红艳是新生代代表人物。章红艳的“新”就在于追求音与音的融合,独奏与合奏的结合,东西文化的结合。去年10月,由中央音乐学院的42位在校生组成的国内首支弹拨乐团宣告成立,章红艳任音乐总监。章红艳自信心满满地说,虽然很多人对中国的单件弹拨乐器和声音很熟悉,但对合为一体的弹拨音乐恐怕还很少有聆听的机会。本月25日,她将邀请宁波的爱乐者一起走入一场名为“夏日弹拨”的专场音乐会,这也是她的乐团在浙江巡演的第一场演出。
为何选择浙江,章红艳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里是父母之乡;为何选择宁波,章红艳称,因为一流的宁波音乐厅让她“一见钟情”。
记者:顾玮 (周建平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