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城日报》新绛县书法家王陆作品观感

(2016-03-11 20:33:31)
标签:

文化

分类: 人物介绍
笔力雄强 天骨遒峻  ——河东书人王陆作品观感

来源:运城日报  2016—03—11   记者:樊峻峰

《运城日报》新绛县书法家王陆作品观感

        河东书人、著名书法家王陆先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始业问道以来,以矢志不移之传统历练,以扎实深厚之书艺功力,承续中华文脉、陶冶时代审美,努力创作,使其获取耀眼之光环与成就,从治学、出落、参展、获奖一路走来,终至步入全国名家行列。

《运城日报》新绛县书法家王陆作品观感


                                                                       熟读经典 把握当今

       当代书法伴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之发展与文化之复兴,反映了创作之总体艺术风貌与基本审美趋势。中国书法之生命力,在于熟知经典,把握当今。河东书法人有魏晋之韵味、李唐之风骨、元明之温润,沉雄大气、古朴率真、奇纵散逸、精致典雅,富有天然巧妙之结字能力,又有稳健扎实之用笔基本功。河东书人对传统书法心追手摹、志存高远,书写时安宁与幸福跃然纸上。河东书人崇尚传统文化,对《中国书法史论》《文字学》《说文解字》《训诂学》等有关书论做过一番梳理。众多同仁,皆以诚信、热情、豪气、宽厚、和善共研书史书论,共商书法艺术事业之繁荣发展,此举为人们所赞许。

      而说到时尚问题,应识为时代之特点,晋代王羲之、唐代颜真卿、宋代米苏黄蔡皆属当时之时尚人物,他们的艺术品位,正是那个时代之典范,至今仍被后人所效仿。河东书人学古而能自运,从全国众多书法大家作品中脱颖而出,令人眼前一亮。再从技法上分析,其上溯秦汉简牍、帛书金文,涉猎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诸家风貌。用笔提按分明、徐疾得当,墨色深厚丰腴、枯润相间,章法节奏明快、欹侧随形,云烟尽态,琳琅满目。

                                                                  《运城日报》新绛县书法家王陆作品观感

   笔墨精致 “语言”纯正

      一位真正之书家磨砚成臼之过程,既是他储备意象、梳理发现之过程,同时也是其不断升华质变之过程。工丽圆转、剑拔弩张,富于内涵之迹痕都会在不同时期打动着自己之心灵。书作点画之清真,结字之清越,渊源有据,涉猎多方,实属于历代文人采取之传统模式,可谓辞章与书法并美兼顾,此种风格为人们所激赏。

      运城大多书家以行草入篇,用笔偏承“二王”家法,提按顿挫、使转自如,点画精准到位,行笔尤擅使锋,方起圆收,简洁明快,起承转合,心手相应。一些书家笔调尤重宋元墨趣,线条更显丰富,意态多姿。通篇作品之节奏和旋律在轻重缓急中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抒发,前后呼应,一以贯之,神完气足,字里行间,笔墨精致,“语言”纯正。从人生态度上来推崇东方文化的静默之美,有静寂冲和之形质,也有思辨和体悟之精神内涵,这是因为人们内心向往着那份闲雅和那片一尘不染的净土。书法艺术之深层动机之一,是人深层之心理需要,而非应人本身以外之什么召唤。然而好的作品,则能在作品中见到凸显出的作者之人格与思想。运城许多书家远追殷墟甲骨、两周金文、秦篆汉隶气象,近熏时代快捷之风,深得怀素、张旭、傅山、王铎草书之王者风范,兼融历代各流派墨趣笔情。河东书人神采四溢、活脱雅健、心无挂碍、信手自如,表现出大格局、大能量,磊磊落落,力健气雄之风貌,尤以善操如椽巨笔,用墨酣畅淋漓,作品气息醇厚,拙朴而奇诡迟涩,盖得益于大唐颜鲁公行草书平实圆润之风貌,作品情绪饱满,个性“语言”和自我形象显而易见,于沉雄厚朴中营造活泛,实乃长枪大戟、纵横使转,如入无人之境,尽显擘窠之字雄强气势。中国书协理事、著名书法家周俊杰评价,论及山西书法,王陆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作品很有艺术特色。上海汉臻文化传播公司经理、上海800艺术中心主任余保平评价说,王陆先生的作品,冲击力很强,大字、大气、大家风范,实属全国少见。北京人文大学书画艺术学院书法系主任、长城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豆文科评价说:王陆先生的行草书气息很好,金文散盘古朴稳健,唐楷气象浑穆,有庙堂气。

                                                                   
《运城日报》新绛县书法家王陆作品观感

  意古笔老 真气淋漓

      河东书人植根于传统文化之历练,从修身、树德、养志入手,其品可谓高;从治艺、寻理、言情抓起,其质可谓精。他们主张以思锐取胜,以智敏代劳,追碑师古,学而则用,走取法必用法之路。

      性情造就了人生,因为性情所表现出的是真、是一种真实的人生态度。河东书人对中国书法深沉之文化内涵理解得十分深刻。明白了艺术之本质全在于外化了的人格魅力,大凡格调高雅之艺术探索,始终在以独立之美感和认识,冲击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河东书人鲜明的个性意识,是来自珍视澄澈之自然,珍视素朴之灵气。其崇尚那种静谧清寂之气象,去感悟那灵明纯净、心体湛然之生命状态,从而潜入艺术海洋之中。“大凡人生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河东书人追求从气格上显得凝重、拙厚,从风度上则飘逸、洒脱。深造而求其通,求其通而深造,循环往复,躬行不辍,则为获得成功的资本。说实在的,笔者打心底里钦佩这种纯净与生活的真实。因为在质朴的生活里,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宝贵的精神气质,还有智慧性、坚韧性的思想。这是因为饱满之激情缘于内心之坦荡,胸中升高致,笔底少俗情。

      河东书人常常教导弟子,研习书法归根结底是要追古,让古人改造我们,而不是我们去改造古人。这也正是他艺术之纯真和个性的魅力的不二法门,故其苍茫、古茂、自如、自信之风格境界,观赏者如入远古之时空,肃穆、沉静之气令人浑然忘却尘世喧嚣之音,似乎臻至万籁俱寂,这,或许正是书法艺术家之心声和终极追求。

《运城日报》新绛县书法家王陆作品观感

原文地址:http://www.sxycrb.com/html/04/n-98304.html

【相关链接】

黄河晨报新闻:王陆在笔墨韵律中品味人生-2012年10月17日


     都说“字如其人”,如果仅看王陆先生的书法作品,会被其潇洒、端庄、遒劲、气势恢宏的个性风格所感染,看得出他是位有个性的书法家。通过深入采访,除了感受到王陆先生身上的书法品质外,我们更领略了他一路走来的不易,和面对艰苦的执著。

苦难童年磨砺出刚强意志

  王陆先生1943年12月9日出生于新绛县万安镇万安村。不到一岁,父亲就去世了,他的记忆里并没有父亲的真实形象,只有从母亲的口中了解再去勾画。

  虽然父亲只是位务农的普通农民,但从母亲口中,王陆得知父亲还是位心灵手巧、很能吃苦的“能人”,他的心中勾勒出父亲的高大形象,也让他有了学习的目标。母亲告诉他,父亲的记忆力非常好,听别人说《西游记》里的故事桥段,就能记下来;父亲还会音乐,会三弦儿;父亲是个木匠,村子佛堂里还有他雕刻的作品……虽然对父亲没有记忆,但王陆已经把他视为榜样,他暗下决心,一定努力混出个名堂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安慰母亲疲惫的心。

  回忆童年,王陆感慨万千。在那个困苦的年代,充满了母亲辛劳的身影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王陆排行老六,在他之前的五个哥哥都不幸夭折,父亲离去后,只留母亲一个人把他抚养长大,很不容易。

  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无论再苦都没有耽误他的学业。小王陆很懂事,也知道孝顺母亲,经常帮母亲做一些家务,他知道,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让他和母亲过上好日子。为了不给母亲增加负担,小小年纪的他主动要求和村里的乐人学手艺,最先学习拉二胡,坐到那里二胡都比他人高,十一岁就能登台演出,不仅自己能混口饭吃,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音乐书法构筑精彩华章

  就是这种刚强的性格,让王陆在追逐艺术的道路上,充满了动力与执拗劲儿。

  王陆从小就喜欢写字。尽管家庭困难,但挡不住幸运女神的眷顾,让他成为一位书法家。每每提及如何步入墨海及在墨海里自由徜徉,他都要提到两位恩师。第一位是他的启蒙老师,邻居黄老先生。王陆说,这位老先生曾在西安做过盐业生意,给一家大公司当过账房先生,写得一手好字。每当村里有红白事,大家都会叫他帮忙写字、写对联。那时才五六岁的王陆非常喜欢看老先生写字,感觉那毛笔在宣纸上神奇的舞动就变化出漂亮的文字,让他很着迷。每次谁家过事,小小的他就跟在老先生身后,很有眼色地帮老先生铺纸、压纸、晾字,老先生很喜欢这个机灵的小家伙。后来,老先生问他,是不是喜欢写字,他赶紧点头。老先生就送了他一支茅草笔,这种用植物扎成的笔成了他书法生涯中第一支武器。没有墨水,老先生给了他个罐头盒,教他装上黄土和成泥水,在地上写。

  黄老先生是写颜体的,每天他都会写上几个字,让王陆拿回家照着写。对于王陆来说,老先生的字就是至宝,他格外珍惜练习的机会。没有纸,老先生送他一块大方砖,他开始了在大砖块上练字的日子,每天坚持不懈。写字的地方宽敞,笔不够粗了只要多绑点草就行。也就是这样,他与大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如今他喜欢写大字可能跟小时候在方砖上写字有关。

  他的第二位老师是著名书法家徐文达。上世纪70年代,徐文达到运城文化局当领导,一次他看到王陆写的标语,被深深地吸引了。徐文达找到他后对他说,虽然能看出他在模仿别人,但还是有颜体的味道,希望他秉承“写传统”理念,以写颜体为主,不要盲目模仿。这一次相识,王陆确定了自己的书法方向,愈发用功。

  王陆从小就喜欢音乐,提及结缘音乐,虽然他有着很简单的初衷“当时就想着怎么能有口饭吃”,但却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它。十二三岁时,王陆已经可以为唱大戏的配乐了,娴熟的技艺让台下的观众都想见见这个拉二胡的小家伙。

  1958年王陆初中一毕业,就去了新绛文工团工作。1961年至1962年,他去西北艺术学院专学大提琴,这一拉就是二十年,直到现在也不生手。尽管大提琴与大字毫无关联,实则在王陆的双手上从未分开过。在运城文工团时,他坚持着自己的书法特长,经常给文工团各种活动写大戏报、幻灯字幕,业余时间勤奋练习,从未停歇。到了1983年离开文工团后,他步入书林、下了墨海,音乐成了他的爱好,书法则成了左右他生活的风向标。

  王陆怡然自得地穿梭在音乐与书法的殿堂中,如鱼得水。音乐与书法,就像是他的左右手,倾注在手中完成梦想的筑造,迎来每一个梦的成功。有两次很好的机会他可以“从政”,但他毅然决然放弃了,他喜欢写字,写字需要心静,更需要时间。

真情书写表达生命的感悟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上世纪80年代他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后成为省级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并获得国家一级美术师职称,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可想而知。作为河东大地上一位有影响力的书法家,王陆能在书法上自成一家,他秀逸多姿、遒劲刚烈、饱含激情的作品受到大家的欣赏和喜爱。

  如今,年近古稀的王陆仍然有着一颗追求进步的心,仍旧不忘向别人学习胆识、提高自己的悟性、不断建立自己的风格。他认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个人素质最重要,直到现在他每天都还坚持看书。“书到用时方恨少,本身的学养体现在书法作品的一笔一画中,所以我必须不断进步。”他笑着说。

  王陆先生总结他多年研习书法的心得:“一字一生命,一字一世界。”书法价值的艺术所在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其审美价值和生命力。面对生活的快节奏化,他不敢驻足停留,即使到现在,他仍然一步一个脚印,用谦虚的态度审视周围。那些艺术境界、创作理念排在时代潮流前列的年轻人也成了他佩服的对象。“到现在,我对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的内涵更加敬畏,所以丝毫不敢怠慢、不敢不认真。”王陆说。

  在谈到对颜真卿书法真谛的认识时,王陆在感叹其学问精深之时,也深深地被颜真卿雄情大气所感染,满纸悲愤地书写着国仇家恨,像颜真卿的行书名帖《祭侄文稿》就是饱蘸血泪而书。

  在王陆先生的书研室有块牌匾,名为“三味斋书画藏品”,他解释说“三味”即为天赋、悟性、勤奋。正是这“三味”使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如今,多次举办过个人书法展,多次参加比赛获奖等,都成为王陆先生继续向前奋进的动力。

  《中国书法家》杂志记者采访王陆先生时,对他的书法这样评价:“王陆书法作品极富感情的震撼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具有鲜明个性,是其理性的认知高度和感情的表现及抒发感性的艺术力度的具体体现,给读者较强的哲理及情感熏陶。且其作品以凝练的笔墨,烘托出深邃的意境和宽广的情蕴,体现了其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艺术把握。他勇于创新,在创作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新的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有多幅佳作在书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这段专业的评价和高度的认可,是王陆先生多年研习书法的所得。

  如今,年近古稀的王陆先生依然用他雄劲的笔触无悔地书写着,在笔墨的律动中品味多彩的人生。

●人物档案

  王陆,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运城学院美术系教授。著有《书法艺术初论》、《王陆书法集》、《王陆文集》、《河东卫门书派的历史地位》、《河东唐宋八大家》等。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书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展”;“全国会员优秀作品展”;“中日第十三届自作诗书展”“中国书法艺术节一、二届书展”等。作品被录入《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选集》、《中国当代名联墨迹荟萃》、《中国名胜古迹大观书法卷》等。

原文地址:http://epaper.sxycrb.com/hgyx/cb/content/20121017/Articel14001AH.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