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日报》新绛县书法家王陆作品观感

标签:
文化 |
分类: 人物介绍 |
笔力雄强
天骨遒峻 ——河东书人王陆作品观感
来源:运城日报 2016—03—11
记者:樊峻峰
原文地址:http://www.sxycrb.com/html/04/n-98304.html
【相关链接】
黄河晨报新闻:王陆在笔墨韵律中品味人生-2012年10月17日
苦难童年磨砺出刚强意志
王陆先生1943年12月9日出生于新绛县万安镇万安村。不到一岁,父亲就去世了,他的记忆里并没有父亲的真实形象,只有从母亲的口中了解再去勾画。
虽然父亲只是位务农的普通农民,但从母亲口中,王陆得知父亲还是位心灵手巧、很能吃苦的“能人”,他的心中勾勒出父亲的高大形象,也让他有了学习的目标。母亲告诉他,父亲的记忆力非常好,听别人说《西游记》里的故事桥段,就能记下来;父亲还会音乐,会三弦儿;父亲是个木匠,村子佛堂里还有他雕刻的作品……虽然对父亲没有记忆,但王陆已经把他视为榜样,他暗下决心,一定努力混出个名堂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安慰母亲疲惫的心。
回忆童年,王陆感慨万千。在那个困苦的年代,充满了母亲辛劳的身影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王陆排行老六,在他之前的五个哥哥都不幸夭折,父亲离去后,只留母亲一个人把他抚养长大,很不容易。
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无论再苦都没有耽误他的学业。小王陆很懂事,也知道孝顺母亲,经常帮母亲做一些家务,他知道,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让他和母亲过上好日子。为了不给母亲增加负担,小小年纪的他主动要求和村里的乐人学手艺,最先学习拉二胡,坐到那里二胡都比他人高,十一岁就能登台演出,不仅自己能混口饭吃,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音乐书法构筑精彩华章
就是这种刚强的性格,让王陆在追逐艺术的道路上,充满了动力与执拗劲儿。
王陆从小就喜欢写字。尽管家庭困难,但挡不住幸运女神的眷顾,让他成为一位书法家。每每提及如何步入墨海及在墨海里自由徜徉,他都要提到两位恩师。第一位是他的启蒙老师,邻居黄老先生。王陆说,这位老先生曾在西安做过盐业生意,给一家大公司当过账房先生,写得一手好字。每当村里有红白事,大家都会叫他帮忙写字、写对联。那时才五六岁的王陆非常喜欢看老先生写字,感觉那毛笔在宣纸上神奇的舞动就变化出漂亮的文字,让他很着迷。每次谁家过事,小小的他就跟在老先生身后,很有眼色地帮老先生铺纸、压纸、晾字,老先生很喜欢这个机灵的小家伙。后来,老先生问他,是不是喜欢写字,他赶紧点头。老先生就送了他一支茅草笔,这种用植物扎成的笔成了他书法生涯中第一支武器。没有墨水,老先生给了他个罐头盒,教他装上黄土和成泥水,在地上写。
黄老先生是写颜体的,每天他都会写上几个字,让王陆拿回家照着写。对于王陆来说,老先生的字就是至宝,他格外珍惜练习的机会。没有纸,老先生送他一块大方砖,他开始了在大砖块上练字的日子,每天坚持不懈。写字的地方宽敞,笔不够粗了只要多绑点草就行。也就是这样,他与大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如今他喜欢写大字可能跟小时候在方砖上写字有关。
他的第二位老师是著名书法家徐文达。上世纪70年代,徐文达到运城文化局当领导,一次他看到王陆写的标语,被深深地吸引了。徐文达找到他后对他说,虽然能看出他在模仿别人,但还是有颜体的味道,希望他秉承“写传统”理念,以写颜体为主,不要盲目模仿。这一次相识,王陆确定了自己的书法方向,愈发用功。
王陆从小就喜欢音乐,提及结缘音乐,虽然他有着很简单的初衷“当时就想着怎么能有口饭吃”,但却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它。十二三岁时,王陆已经可以为唱大戏的配乐了,娴熟的技艺让台下的观众都想见见这个拉二胡的小家伙。
1958年王陆初中一毕业,就去了新绛文工团工作。1961年至1962年,他去西北艺术学院专学大提琴,这一拉就是二十年,直到现在也不生手。尽管大提琴与大字毫无关联,实则在王陆的双手上从未分开过。在运城文工团时,他坚持着自己的书法特长,经常给文工团各种活动写大戏报、幻灯字幕,业余时间勤奋练习,从未停歇。到了1983年离开文工团后,他步入书林、下了墨海,音乐成了他的爱好,书法则成了左右他生活的风向标。
王陆怡然自得地穿梭在音乐与书法的殿堂中,如鱼得水。音乐与书法,就像是他的左右手,倾注在手中完成梦想的筑造,迎来每一个梦的成功。有两次很好的机会他可以“从政”,但他毅然决然放弃了,他喜欢写字,写字需要心静,更需要时间。
真情书写表达生命的感悟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上世纪80年代他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后成为省级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并获得国家一级美术师职称,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可想而知。作为河东大地上一位有影响力的书法家,王陆能在书法上自成一家,他秀逸多姿、遒劲刚烈、饱含激情的作品受到大家的欣赏和喜爱。
如今,年近古稀的王陆仍然有着一颗追求进步的心,仍旧不忘向别人学习胆识、提高自己的悟性、不断建立自己的风格。他认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个人素质最重要,直到现在他每天都还坚持看书。“书到用时方恨少,本身的学养体现在书法作品的一笔一画中,所以我必须不断进步。”他笑着说。
王陆先生总结他多年研习书法的心得:“一字一生命,一字一世界。”书法价值的艺术所在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其审美价值和生命力。面对生活的快节奏化,他不敢驻足停留,即使到现在,他仍然一步一个脚印,用谦虚的态度审视周围。那些艺术境界、创作理念排在时代潮流前列的年轻人也成了他佩服的对象。“到现在,我对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的内涵更加敬畏,所以丝毫不敢怠慢、不敢不认真。”王陆说。
在谈到对颜真卿书法真谛的认识时,王陆在感叹其学问精深之时,也深深地被颜真卿雄情大气所感染,满纸悲愤地书写着国仇家恨,像颜真卿的行书名帖《祭侄文稿》就是饱蘸血泪而书。
在王陆先生的书研室有块牌匾,名为“三味斋书画藏品”,他解释说“三味”即为天赋、悟性、勤奋。正是这“三味”使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如今,多次举办过个人书法展,多次参加比赛获奖等,都成为王陆先生继续向前奋进的动力。
《中国书法家》杂志记者采访王陆先生时,对他的书法这样评价:“王陆书法作品极富感情的震撼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具有鲜明个性,是其理性的认知高度和感情的表现及抒发感性的艺术力度的具体体现,给读者较强的哲理及情感熏陶。且其作品以凝练的笔墨,烘托出深邃的意境和宽广的情蕴,体现了其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艺术把握。他勇于创新,在创作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新的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有多幅佳作在书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这段专业的评价和高度的认可,是王陆先生多年研习书法的所得。
如今,年近古稀的王陆先生依然用他雄劲的笔触无悔地书写着,在笔墨的律动中品味多彩的人生。
●人物档案
王陆,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运城学院美术系教授。著有《书法艺术初论》、《王陆书法集》、《王陆文集》、《河东卫门书派的历史地位》、《河东唐宋八大家》等。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书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展”;“全国会员优秀作品展”;“中日第十三届自作诗书展”“中国书法艺术节一、二届书展”等。作品被录入《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选集》、《中国当代名联墨迹荟萃》、《中国名胜古迹大观书法卷》等。
原文地址:http://epaper.sxycrb.com/hgyx/cb/content/20121017/Articel14001A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