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绛新人
古绛新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133
  • 关注人气:3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绛县阳王镇和北张镇药材考察印象【组图】

(2014-03-26 07:00:00)
标签:

财经

分类: 事件记录

来源:中药材天地网2014.03.21   作者:刘红卫


新绛县阳王镇和北张镇药材考察印象【组图】


      2014年3月10日中午,中药材天地网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刘成彪、王建忠、刘红卫三位老师,驾车赶到了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远志种植第一镇——阳王镇进行实地考察:

        山西省新绛县阳王镇药材种植状况: 

        新绛县阳王镇位于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镇史长远,久为重镇,因镇驻地有稷益庙(俗称阳王庙)而得名。地处新绛、闻喜、稷山三县之交,南依峨眉岭,地势南高北低,属丘陵旱 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现辖23个行政村,2.6万口人,土地总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 5.7万亩(其中水浇地1.5万亩)。

        近年来,阳王镇党政一班人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旱地药材、水地菜、南岭一条干鲜带”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中药材是阳王镇的龙头产业,目前全镇中药材面积已突破25000亩,主要有远志、柴胡、瓜蒌、黄芩、甘遂、甘草等三十多种品种,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其产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客商,远销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集生产、加工、购销和种籽繁育为一体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中药材基地要点单位。

        在阳王镇村北头,我们受到了天地网阳王信息站站长王振龙的热情接待,三位老师在其家中坐谈,并参观了他的仓库。具体情况如下:

新绛县阳王镇和北张镇药材考察印象【组图】

新绛县阳王镇和北张镇药材考察印象【组图】

新绛县阳王镇和北张镇药材考察印象【组图】


        山西省新绛县阳王镇药材种植印象:

        远志是该镇中药材发展最早、种植面积最大、农民收益最多、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品种,素有远志种植第一镇之美誉。近几年远志价格平稳,但土地投入与农民工值却不断上升,致使农民实际收益下降,农民从2012年开始减种,现在远志的种植面积已远远低于黄芩。目前本地远志大货不多走动也不快,大筒远志本地成交价110-120元,中筒85-90元,小筒60-65元,毛货大混65元、毛货小混50-55元。今年农民将会继续减种。

        黄芩是该镇种植面积最多的中药材,由于该品种单产高、价平稳、走货快,所以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该镇中药材产量最大的品种。

        瓜蒌是该镇前几年种植较多的品种之一,年产量最多时达400-500吨,现在下降为300吨,全瓜蒌早期鲜货7-8斤干一斤,霜降后5斤多干一斤,因为种植投入大,一亩下种根40-50公斤,种根每公斤13元,加上肥料,每亩投入700-800元,第一年结鲜瓜蒌800斤,第二年至第四年每年能结2000斤,最多能晒干300斤合150公斤,现在干货价每公斤13-14元,毛收入2000元上下,但采摘晾晒非常麻烦,农民无利所以减种很多。全瓜蒌第五年老化结的很少,所以第四年就挖根卖天花粉,一般2-3尺一穴,需要挖1.5-2米深,采挖麻烦费事人工费太高,男工正常一天120元,女工60元,但采挖天花粉并不合算,所以现在都是按挖出来的鲜天花粉计算,一市斤2.5-3元,6市斤干一公斤,采挖费用合15-18元,还需要刮皮晒干,成本合18-20元,比市场价17元还高,所以很多人放弃采挖,直接用拖拉机犁掉。

        防风2011年卖到26-28元,当年鲜防风地头能卖4-5元一市斤,一亩地收入6000-8000元,所以农民大量扩种,那年防风种子涨到90-100元一市斤,一亩4-5斤,大家仍然抢着种,现在价格跌到11-12元,根本不够本,所以纷纷采挖弃种。丹参、生地还有人种植,但面积都不大。

原文地址:http://www.zyctd.com/fenxi-item-668114-1-1274.htm




来源:中药材天地网2014.03.25 作者:刘红卫



新绛县阳王镇和北张镇药材考察印象【组图】


        2014年3月10日下午,中药材天地网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刘成彪、王建忠、刘红卫三位老师,驾车赶到了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北张镇药材种植第一村——北杜坞村进行实地考察:

        山西省新绛县北张镇药材种植状况:

        新绛县北张镇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部,汾河下游,新绛县西北部,距离新绛县城14.5公里处。北与临汾市乡宁县接壤,西北部与稷山县为邻。全镇总面积61.21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91822亩。耕地面积46541亩,其中水地32375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山区乡镇,农民人均收入4100余元。全镇主导产业格局明显,形成日光温室蔬菜、畜牧养殖、中药材生产、石材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中药材生产以北杜坞为中心,辐射闻喜、稷山、曲沃、襄汾等县市;北杜坞村位于北张镇东北,交通便利。土地面积6753亩,耕地面积5034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093亩,人均收入4070元。

        中药材是北杜坞村的龙头产业,目前全村中药材面积已突破3000亩,主要有旱半夏、柴胡、瓜蒌、黄芩、甘遂等十多个品种,另外还有青翘加工业,目前该村的水煮青翘加工量为全国加工村之首,年产出水煮青翘干货1300吨,本村中药材种植加工年产值已超过一个亿。其优质旱半夏与水煮青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客商,远销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集生产、加工、购销和种籽繁育为一体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是全省最大的旱半夏种苗繁育基地和水煮青翘加工集散地。

        在北杜坞村南头,我们受到了天地网北杜坞信息站站长家冬荣的热情接待,三位老师在其家中坐谈,并参观了他的加工厂与仓库。

新绛县阳王镇和北张镇药材考察印象【组图】

新绛县阳王镇和北张镇药材考察印象【组图】

新绛县阳王镇和北张镇药材考察印象【组图】

新绛县阳王镇和北张镇药材考察印象【组图】

新绛县阳王镇和北张镇药材考察印象【组图】


        山西省新绛县北杜坞村药材种植加工印象:
     
        旱半夏种植:是该村种植最早、种苗繁育最多的中药材,前些年旱半夏也是本村收益最多、影响最大的品种,素有旱半夏种植加工第一村之美誉。近几年旱半夏在本地种植面积下降很多,原因是土地连续种植、产量下降、品种退化、病虫害增多,使旱半夏在本地难以延续,现在本地主要以繁育种苗和少量新土地轮作为主,旱半夏的年产量也由3000吨下降为不足千吨,今年仍会继续减种。
    
        青翘加工:水煮青翘是本村村民为了充分利用旱半夏的烘干没备,而增加的加工品种,其历史只有十余年,但本村的加工规模却在近几年迅猛增大,尤其是2013年在全国连翘大减产的背景下,本村加工户跑遍了全国连翘主产地,把全国近70%的鲜青翘拉回本村来加工,使本村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青翘加工销售第一村。    

        瓜蒌是该村前几年种植较多的品种之一,年产量最多时达100多吨,现在下降为几十吨,原因是全瓜蒌市场行情太低,农民种植投入高收益低,且全瓜蒌采摘晾晒非常麻烦时间长,所以近年农民减种很多。瓜蒌根天花粉采挖麻烦、费事费工采挖成本太高,还需要刮皮晒干,成本比市场价还高,所以很多人放弃采挖。

        黄芩是该镇种植面积较多的中药材,由于该品种单产高、价平稳、走货快,所以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该村中药材产量较大的品种。

        防风、丹参、生地还有人种植,但面积都不大。

原文地址:http://www.zyctd.com/fenxi-item-668782-1-127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