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新绛籍画家 黄山【组图】

标签:
文化 |
分类: 艺术精品 |
碎片中的奇幻之美 第B4版:视觉 20130408期山西日报
将鸡蛋壳的碎片一片片贴于画中,与漆画融为一体,创造出奇幻之美。
4月3日晚9时,运城市禹都大道一处老院子里,一七旬老者在灯光下专心创作着漆画他就是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获得者黄山正为其作品《初升的太阳》上色。
只要来学习漆画,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无偿教授每个学生。
为深悟现代漆画的意义和创作技法,他多次专程赴北京漆画研究所学习观摩、投师求教,沉醉于像谜一样变化万千、魔术一样出其不意的大漆之美中。
对画作进行反复修改,每一笔都力求完美。
黄山每天除了创作漆画之外,对患病的妻子也照顾得体贴入微。
传授漆艺在所不惜。随着绘画技艺的日益精湛,他的名望也越来越高,慕名而来的学生不计其数。别人劝他办个培训班,也能收点学费,但他把学生收下了,学费却一分不要。即便是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他宁愿去借钱,也从未向学生收过一分钱。他说:“漆画艺术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去传承和发扬,我愿用我的一生去实践!”
原文地址:http://epaper.daynews.com.cn/shtml/sxrb/20130408/184662.shtml
【相关链接】
黄河晨报新闻:画家黄山一种朴素的高度-2012年03月21日
记者 孙云苓


画家
近日,为准备这期的“书画苑”,我与黄山先生联系前去采访事宜,他欣然应允。第一次走进他的工作室,我有些诧异,感觉这里像一个装修现场。院子里摆满了大小不一的板子,有方的有长方的,窗台下堆满了各种油漆桶子。客厅西侧放了一个大大的台案,上面也是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屋内的窗台下,还有些不同颜色的粉末状东西,在报纸上晾着。但就在凌乱之中墙上的几幅漆画作品却非常有气场,使整个画室有了几分古雅之气。屋子中央的小桌子上,放了一个方形的板子,板子上贴了张未完成的画样,但依稀可辨是荷花的图案。黄先生的女弟子关晓霞说,那是她画的底稿,还未完成,正在修改。她说老师教学很严谨,也很尽心,只怕他们学不会。老师很和蔼,从来都是鼓励他们。她跟老师3年了,学到不少东西,除了作画还有做人的道理。
1991年黄山工作调到了文联,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他也闲了下来。其实,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文联事情少些,他就静下心来开始了美术创作。
开始进行些绘画创作,除了油画,他还涉猎到水墨画和工笔画。那个年代,一般家庭的孩子结婚都要打一套家具,油漆这个活可是精细活,后来同事朋友知道黄山会做漆活,就请他帮忙。热心的黄山几乎是有求必应,义务给朋友帮忙,那样让他的油漆技术大有长进。
后来,黄先生的一个学生到北京学习,跟老师学习了漆画,拿回来让黄山先生看,黄先生一看就很喜欢,对油漆非常熟悉的他,因此获得灵感,开始了自己的漆画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有画油画的底子、国画的基础,黄山做的漆画色彩非常协调,独具韵味。他做事情是个一丝不苟的人,每个细节他都要求极高,后来他发现把碎蛋壳镶嵌到漆画上风格非常独特,他就潜心研究,大胆创新,有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作品屡获国家级大奖,几乎成了获奖专业户。
1999年,《梨花蜜》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牌,该作品刻画了一位穿红衣的养蜂姑娘从漫天飞雪的梨园中走来,那些苍劲的梨树后面隐隐出现一个个蜂箱的轮廓线,与姑娘橘红色衣衫形成了和谐而强烈的对比,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汾水古渡秋风楼》是一件意境幽远的佳作。记者在黄山先生家看到了一幅复制品。该画以蛋壳和漆色的对比构成了充满活力的暖色调,作者利用透视的效果,那历经沧桑的秋风楼放置在一片丹柿林中,更显得秋风楼古老而巍峨,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黄山先生说,他做漆画一丝不苟,该走的程序一点都不能马虎。不能说每一幅都是精品,但粗制滥造的东西他黄山是不做的。因为漆画的特殊材质和工艺要求,一幅作品完成最短也得3个月,长的达半年之久,如果急功近利就会影响画作的质量。他的每一幅作品都精益求精,绝不马虎。听着黄先生一席谈,看着屋子里一张张美轮美奂的漆画,我感觉黄山先生不管是做人还是作画,都像他的名字一样有一种让人仰望的高度。
原文地址:http://epaper.sxycrb.com/hgyx/cb/content/20120321/Articel14003A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