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绛县发展现代农业典型发言材料

(2012-11-29 23:34:15)
标签:

财经

分类: 事件记录

 政府抓基础 社会强服务 龙头接市场以完善的经营体系促进现代农业不断发展(...新绛县典型材料)

 

山西省农业厅    2012-09-13

 

                                                                  新绛县农委

 

     新绛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盆地,全县总面积593平方公里,辖8镇、1 乡、1 区,220个行政村,人口33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是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我县在现代农业发展上立足实际、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各级政府抓基础,社会组织强服务,龙头企业接市场,完善体系促发展,进而加快了农民持续增收的步伐,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截止目前,全县蔬菜、林果、畜牧、中药材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中标准化蔬菜生产占到全县农业的“半壁江山”,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发展到12万亩,建成2个县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和68个乡镇蔬菜生产示范园。有13种农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认证面积达20万亩,有5大类21个产品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创出“绛州绿”等一批全省著名品牌。蔬菜销售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200多个县,年产量达11亿公斤,年产值达13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639元,其中蔬菜业占到70%。近年来,新绛县获得了“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全国果菜十强县”等殊荣。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完善的土地流转模式,公共投入的杠杆作用,突出政府引领,为现代农业夯实发展基础。

 

    为强化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作用,我县把政府的引领作为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县乡政府在制订规划基础上,还突出表现在土地流转、资金投入,土地整理和水利基础设施、搭建示范交流平台四个方面。

 

     (一)多形式土地流转。政府经过不断探索,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一是项目牵动型。以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为依托,对土地实行综合整理后,农户之间转包给种植大户;二是集体引导型。通过集体承包村民的土地,转包给种植大户;三是合作社引领型。由合作社统一组织运作,统一调整土地,统一规划建设,转包给种植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发挥资金投入这个杠杆。主要体现在规模种植、新品推广、风险控制等方面,突出资金投入的杠杆作用和激励作用。在种植规模上,我县连续五年对新建日光温室协调贷款,由最低0.5万元,增加到3万元,对连片发展超过30个实行以奖代补,由每个500元,提高到按基地大小,最高达10万元。在新技术推广上,出台了《蔬菜优良品种补贴办法》,对每株新品种种苗补贴0.25元。在风险控制上,政府为新发展的大棚补50元,农户出50元,共同购买一份最高理赔额5000元的农业保险,有效抵御种植风险。在品牌创建上,对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的奖励5万元,对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蔬菜绿色通道”。投资1400万元,建设了蔬菜绿色通道”,将县内蔬菜基地与王守、建产地市场、绛州绿蔬菜集团连成一线,形成产供销各环节相衔接的产业链。同时积极整合资金,加大了蔬菜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程。二是建设晋南农产品商贸物流园。2011年初县政府规划占地1000亩,投资12亿元,分两期进行建设。建成依托全县蔬菜产业优势,涵盖各类农产品,集批发、运输、交易、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科学实验、中央结算为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园区,该项目已在北京召开园区总体规划评审会。

 

    (四)搭建示范交流平台。县政府每年举办“一村一品”农产品展销会,搭建平台,提供场所,让农民群众可以通过技术讲座、咨询专家、农户间相互交流;通过新品种展示、对比,进行品种选择,使农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和生产经营水平。

 

 二、以完善的科技服务网络、系统的产业化服务体系,凸现社会化服务,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发展载体。

 

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做法,就是积极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让农民群众进行组织化的生产与管理。县政府明确要求,基地建到那里,合作社就发展到那里。目前,全县围绕四大特色产业,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8 个。以合作社为依托,我县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服务网络和系统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

 

     (一)在技术服务上,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服务网络。由合作社牵头,与各级涉农科技服务部门对接,进行技术服务。一是通过聘请农技人员、龙头企业技术人员、农业科研部门和农业院校的专家为社员进行政策、技术、经营等方面的培训;二是牵头组织农户与技术人员开展“双向选择”,或签定技术承包协议,或以技术入股,实现技术服务常态化和利益双赢。去年以来全县有2万菜农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引进新品种达16个,带动3万农户运用新技术。今年,各合作社共举办农民科技培训1021期,发放农业科技资料2万余份,技术咨询1万多人次,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200多名、技术骨干300多名,技术明白人2000多名。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在产业化服务上,建立了系统的产业化服务体系。各合作社普遍实现了“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服务模式,即统一生产基地布局、统一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统一农业投入品供给、统一种子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服务。减少了盲目性,降低了种养风险,提高了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

 

 三、以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有序的销售服务,发挥龙头拉动,为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发展动力。

 

       “绛州绿”集团是新绛县蔬菜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其服务范围包括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全县蔬菜的销售,其所属绛州绿·瑞克斯旺新品种展示基地,先后在全县成功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58个,新技术21项。

 

      (一)强化产品质量。“绛州绿”是“山西省著名商标”,该集团立足全县十大蔬菜基地,建起十大产地市场,并以此为依托,在各市场建起了完备的农产品检测中心,专门组建了农产品检查员、内审员队伍。通过条码查询功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从蔬菜由“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二)拓宽销售渠道。该集团积极培育销售队伍,组建有500多专职经纪人,进行大宗蔬菜销售,同时与香港三和公司、山西吉隆斯公司等销售商协作,在全省设立65个网点,在省城太行小区等地建立直销点,与香港三和公司、百利高公司签定供港蔬菜协议。提高了新绛蔬菜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提升了产业档次。

 

       通过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这只是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做了一点工作,离现代农业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我们坚信,有优越的环境和良好的基础,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新绛会越走越宽广。

 

原文地址:http://www.sxnyt.gov.cn/nytwzq/xzcs/jhc/xxlb/ycs/201209/t20120913_29717.shtml

 

 

 

山西省农业厅    2012-10-23

 

     两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发改、财政、涉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我们新绛县地处汾河下游盆地,运城市北部,全县总面积为59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5万亩,辖10个镇(乡、区), 220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2011年全县GDP实现57.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3.61万元,第二产业产值27.85万元,第三产业产值16.1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7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65元。农业上形成了粮食、蔬菜、水果、畜牧、药材五大主导产业。是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中国果菜十强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首批“一县一业”蔬菜生产基地县。

 

  二、项目进展情况

 

  近年来,新绛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市规划,大力度实施项目建设。共确定了30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产业发展项目1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支撑体系项目5个。总投入资金79496.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2777万元。

 

  1、2010年的项目进展情况

 

  省级项目申报、审批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22008.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资金1405万元,完工数6个,比例为100%,已经全部达到项目验收标准。

  市级项目申报、审批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4523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资金3522万元,完工数5个,比例为100%,已经全部达到项目验收标准。

  县级自筹资金项目申报、审批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1710万元,完工数5个,比例为100%,全部通过验收。

 

  2、2011年的项目进展情况

 

  省级项目申报、审批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4349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资金2105万元,项目正在进行招标等前期工作。

  市级项目申报、审批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46543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资金5050万元,完工数1个,比例为20%,其它项目正在实施中。

  县级自筹资金项目申报、审批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363万元,完工数2个,比例为100%,达到了项目验收标准。

 

  3、2012年的项目进展情况

 

  省级项目申报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92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资金270万元,项目已通过评审,正在审批中。

 

  三、建设成效

 

  1、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农业基础条件直接决定着现代农业推进速度。在示范区建设中,我们实施了基本农田整理开发项目、节水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开发等项目,项目的实施,改变了项目区水利、电力、道路、林业等状况,为提高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区域化建设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2、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农村经营管理服务大厅建设项目、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在农村组织机构办公条件、现代化设备、现代化管理机制等方面,实施了项目建设,无论是农村专业合作社、还是县级管理部门,也还是体系建设,都得到了提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3、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配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绛县出台了鼓励发展温室蔬菜和规模养殖的奖励政策,蔬菜种植面积和养殖业快速发展。新绛县着力推行了“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并在2011年11月5日至9日举办规模空前的“一村一品”展示会,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人员参观,之后,各村结合本村实际讨论本村明年发展计划,有的在产业发展上延长产业链,有的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有的注册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示范区建设,全县的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4、促进了新技术推广应用。在示范区项目建设中,蔬菜生产推广应用了防虫、降温、降湿甚至于自动化管理技术;小麦生产开展了统防统治、机械化作业;穴盘基质育苗、测土配方施肥、沼气应用等技术都得到了大力推广,提升了全县农业科技生产水平。

 

  5、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不少项目建设都将技术培训作为了一项重要内容,在各部门的努力下,一方面组织本县技术人员深入村庄和田间地头,给农民讲课,解答生产难题;另一方面,聘请专家作报告,系统地讲解生产理论知识,尤其是前瞻性地报告主导产业的发展态势,让农民在生产技能、理论知识和思想理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6、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项目建设的实践表明,每一个新品种的推广,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伴随着农产品品质的提高、销售价格的上涨,每亩增加收入在100到2000元之间,效益十分可观。

 

  四、实施举措

 

  一是积极引领帮扶,推进全县农业规模化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县政府充分发挥超前引领、政策帮扶、优化服务的作用,有效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持续推进产业扩规提质。近年来,县政府通过会展搭台,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农民科技节,今年又开创全省先河,成功举办了首届“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今年的展会以“一村一品,品味新绛,一县一业,业惠民生”为主题,历时5天,集中进行产品展示、专家讲座、签约洽谈。展交会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设置展位500多个,共分展示、培训、洽谈、交易、演艺五大板块,展品1000余种,展交会的召开,赋予了全县“一村一品”发展更丰富的内涵,给全县的“一村一品”架起交流贸易和产销对接的桥梁,让更多的老百姓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为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县政府对种植四大系列、12个优良品种蔬菜优种实行补贴,每株补助0.25元,今年已累计推广优种1600余万株,有效提升了蔬菜品质。围绕设施蔬菜发展和生猪养殖,倡导每个乡镇发展一处300-500亩的精品农业示范园,对新建千头以上健康规模养殖基地,先后按基地大小出台奖励3至10万元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结合组织开展的“百局包百村、万名干部进农户”活动,扶持30个村庄建立了精品示范园。通过有效的引导、宣传、服务、扶持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突出龙头带动,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运行。在加快产业发展上,县政府要求每个乡镇按照产业发展的实际,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菜则菜,在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发挥了农民合作社引导与带动作用,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全县共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92个,其中种植类专业合作社186个,养殖业专业合作社48个,加工类专业合作社32个等。合作社吸收了全县近40%的农户,将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将分散的家庭经营组织起来,赋予农民在市场体系中更多的话语权。新龙蔬菜专业合作社等12个合作社被表彰为“全市百强合作社”,丁村来福蔬菜专业合作社、北李村宏彤小麦专业合作社被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示范合作社”。

 

  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县政府依托“绛州绿”蔬菜有限公司,围绕“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全县2.2万余农户建立了协作关系;对全县20万亩蔬菜进行了无公害质量认证;把“绛州绿”商标打造成“山西省著名商标”;在此带动下,全县涌现出山西亿家康面业,山西冠臻淀粉,三泉小杂粮市场等一大批省市龙头企业和“513”农业产业化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全县的蔬菜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坚持软硬件建设相结合,提高农业市场化经营水平。为规范蔬菜交易活动,规范市场经营,县政府先后规划建设了西曲、王守、北行庄等10个产地市场,组建了1000余人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利用大学生村官,开展了网上销售业务,将新绛农副产品远销到全国21个省市的200多个县市。目前,全县注册了“绛州绿”、“晋源春”、“汾河绿”等10余个农产品商标,先后组织参加北京、上海、山东和太原等地市的农产品展销会,宣传自己的品牌,推介自己的产品,扩大产品销售区域。以“绛州绿”蔬菜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与太原晋祠国宾馆签订了长期专供协议;与山西吉隆斯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将新绛蔬菜送进了全省70余家超市;与香港三和有机果菜有限公司签订供港菜协议,将新绛蔬菜出口到港澳地区和中东部分国家;实现了蔬菜销售市场的转型升级。

 

  四是强化规范性管理,推进全县农业科学化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运用规范的经营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在科技服务上,县政府聘请全县著名的农业专家、抽调全县36名农艺师,培养了一大批乡村土专家,组建了一支千余人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队伍,常年累月活动在全县各大基地一线,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在全县实行专家包工程,技术员包基地的技术责任制,建立了专家咨询服务热线电话,配置了农科服务110专用车,为农业生产提供快速高效的技术服务。在土地流转上,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专门机构,规范合同文本,形成完整的运行机制,指导各村稳妥与有效地推行了土地流转,为建设规模化示范园创造了条件。在扶持资金使用上,县政府实行项目捆绑制,将科技推广、水利建设、综合开发、农残检测站建设等方面的项目整合起来,捆绑项目,集中投入使用,给农民搭建共同走向富裕的平台,整体推进产业发展。在农残检测上,全县建立了五个农残快速检测点,开展定性定量检测,指导蔬菜生产。今年又投资450万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农残检测中心。在农资市场管理上,组建了全县农资综合执法队伍,对全县150多个农资经营户进行了集中培训,签订了农资防假监督责任书,堵疏结合,使全县农资市场得到规范和净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对部分农产品的生产档案统一编码,建立了优质农产品信息库,通过新绛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实现了农业产品产地条码查询功能,可以通过这些编码实现全程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省以下财政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质量。二是项目申报期间缺少专门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度。三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协调难度大,抽调人员检查监督,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2、建议。一是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机制,从人员、经费、职责等方面予以规范,保证项目管理。二是建立配套资金监查机制,保证项目资金全额到位,保证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三是建立示范区建设督察考评机制。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之后能够保证纠正问题。从而有力保障项目建设质量。

 

  六、下一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组织力度,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二是总结先进经验,宣传推广,扩大项目建设效应。三是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化解矛盾,推进项目建设。

 

原文地址:http://www.sxnyt.gov.cn/nytwzq/xzcs/jhc/xxlb/ycs/201210/t20121023_31449.shtml

 

 

 

山西省农业厅   2012-11-02

 

      近年来,新绛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从产业化、品牌化、园区化、科技化四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产业化发展。新绛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初步形成三大农业产业链条。一是以“绛州绿”为龙头的无公害蔬菜产业链。该公司不仅销售全县七成以上的蔬菜,而且形成了种苗供应、技术服务、产品检测和销售的完整服务体系,带动5万菜农持续增收。二是以“亿家康”公司为龙头的粮油生产产业链。该公司目前已建成全自动化的绿色面粉生产线,年加工小麦12万吨,带动农民种植优质小麦35万亩。三是以齐兴肉制品公司为龙头的畜牧产业链。该公司自去年投产以来,新绛县新增规模化养殖基地6处,使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

 

  品牌化经营。近年来,新绛县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30万亩设施蔬菜以“绛州绿”、“晋源春”为商标,向一、二线城市进军,优质精品菜打入了香港百利高、晋祠国宾馆等高端市场。万安的油桃、阳王的中药材通过精细化包装和统一商标,远销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增加了农民收入。

 

  园区化推进。新绛县积极发展以绿色、有机为主的现代农业,确定了3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总投资7亿元。目前,已建成两个县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68个乡镇蔬菜生产示范园区,通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6.6%,其中设施蔬菜12万亩,年产蔬菜10亿公斤,蔬菜产值16亿元,仅此一项可实现农民人均收入31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

 

  科技化提升新绛县在做强蔬菜产业上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为抓手,与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瑞士先正达等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建设绛州绿·瑞克斯旺示范中心,先后成功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蔬菜新品种110个,引进了原生态蔬菜套装生产技术,提升了蔬菜的品质,促进了蔬菜的销售蔬菜远销20多个省市200多个县,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在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上发挥了引领作用。新绛县最大油桃生产基地万安镇, 为了推广油桃种植新技术,提升油桃品质,全镇及周边村子成立了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桃树生产的每一关键环节,合作社都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据统计,今年全县5万油桃产销两旺,桃农人均收入达到6900元。

 

 

原文地址:http://www.sxnyt.gov.cn/nytwzq/xzcs/jhc/xxlb/gzdd/201211/t20121106_32505.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