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绛发现唐代碧落碑的原碑残石【组图】

(2010-05-18 21:52:06)
标签:

旅游

分类: 事件记录

书法名碑碧落碑的前世今生

 

作者:毛上虎    2010年5月18日   黄河晨报 

 

 

     富有传奇色彩的书法名碑——碧落碑为新绛县龙兴寺(原名碧落观)内的国家珍贵文物,不仅因为它有着漫长的历史,更因为它的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它是唐代篆书书法中的一件精美而又风格独特的作品。其字笔画细挺,线条圆润,字体狭长,有的笔画、部首仍然保留了大篆字体的象形特征,让人想到日月、云霜、虫鱼等自然界的事物,显得古朴而有意趣。现存碧落碑,今人多以为其碑刻于唐高宗咸享元年(公元670年),圆首方座,碑高226厘米,宽103厘米,厚21厘米。行文格式为竖排右起,共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缺,实有630字。其碑文系唐韩王李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为其母妣妃房氏(房玄龄之女)亡灵造像祈福所刻。

 

 

发 现

唐人墓志铭盖石上有碧落碑文残迹

 

     千余年来,关于碧落碑有许多神话传说和谜团,多少代文人骚客、专家学者,都未能破解,因而该碑成了一通“神碑”。最近,新绛民间收藏者发现了一块唐卫君墓志铭碑,笔者在碑的盖石上意外地发现了碧落碑上的文字内容,经多方考证得知,这块已被刻为墓志铭的残碑正是碧落碑的原碑,而现存于新绛龙兴寺内的书法名碑碧落碑是复刻而成。

 

      从所发现的墓志铭上看,唐卫君墓志为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下葬,距碧落碑刊刻时间——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仅有66年。由此可知碧落碑自咸亨元年刊立后,在66年间(或许更短的时间内)就已被毁。唐开元二十四年被毁碑石被挪用作墓志入土,可以证明碧落碑原碑在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后已不复存在。

 

 

不 同

碑文排列及两碑大小、风格均有不同

 

     新发现的唐代原碑,虽残为46厘米见方,但碧落碑文首行前8字俱在,为竖排右起的行文,以后第二至九行每行的第八字俱在。依此对照现存国宝之碑,除第一行第八字同为“集”字,位置相同外,其他八行第八字与今碑都不相同。这足以证明原碑排列每行的字数与今国宝碑字数不同,两碑前十行同一位置同一字排列情况分别是:新发现原碑第二行第八字为“逮侍真像”之“像”,而今存国宝碑第二行空缺无字,到第三行第八字才为“像”。

 

      新发现原碑第三行第八字为“理冥视听”之“冥”,而今存国宝碑为“像”。

 

     新发现原碑第四行第八字为“寥廓之场”之“场”字,而今存国宝碑为“惟恍惟惚”之“恍”字。

 

     新发现原碑第五行第八字为“戴列星而乘云气”之“列”字,而今存国宝碑为“道之韫也”之“韫”字。

 

      新发现原碑第六行第八字为“克懋琼仪”之“仪”字,而今存国宝碑作“道飞廉而从敦圉”之“道”字。

 

      新发现原碑第七行第八字为“中闺以睦”之“闺”字,而今存国宝碑为“幽契无爽”之“幽”字。

      新发现原碑第八行第八字为“淮馆仪山”之“仪”字,而今存国宝碑为“发言光乎箴训”之“发”字。
 

     按全文字数和两种刻碑的排列字数计算,今存国宝之碑每行为32字,可知原碑每行为36字,这样两碑每行相差4个字。再以两碑字的规格大小(按方格字距)计都为5.5厘米,这样新发现之碑原高要比今存国宝碑高出22厘米。
 

     镌刻风格不同。两碑相比,首先是新发现之碑整体书法笔划比现存国宝碑笔划略粗,且篆法弯转自然流畅,如刀刻泥,字口无任何回刀,一刀而就,若看字口美不可言,金石度尤好于今存国宝碑。相比之下今存国宝碑一些篆字的弯转略显生硬。

 

 

揭 秘

原碑或被毁于武则天当政时一次政变

 

      以开元二十四年墓志入土作为下限判断,碧落碑自咸亨元年刻成之后,仅仅66年(或许还更短)就被毁。细究碧落碑存世时几十年的政治风云,极有可能原碑被毁是因为武则天统治时的一次宫庭政变。

 

      武则天32岁当上皇后,逐渐掌握了大权,她杀死了反对她当皇后的政敌——掌管兵马大权的太尉长孙无忌和宰相褚遂良等人。其后高宗多病,由武氏处理朝政。武皇后开始“垂帘听政”,引起了大臣和李唐宗室的不满。公元684年2月,武则天立幼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但武后又将其软禁于宫,不得临朝,大权由武后一手独揽。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李氏皇族李元嘉、李训父子为中宗诏,督诸王发兵讨武。李冲父子在博州(今山东聊城),越王李贞父子在豫州也相继与李元嘉、李训父子密谋起兵讨武。但李冲未到约定举兵之日先起事,被武后镇压。李元嘉至京,谋泄,武后逼令李元嘉自杀,其子李训、李谌及余党被同诛清剿。此次清剿牵涉地域之广、人数之多非同一般。李元嘉15岁时就为潞州刺史,与绛州近在咫尺,其势力党羽也必然难以得免。因此碧落碑与碧落观被毁当在此次大清剿中。

 

 

推 断

新碑刻于中宗李显继位之后

 

      公元690年9月,时年已67岁的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年号为天授。她执政至公元705年。这一年武皇帝已82岁,身患重病,由她提拔的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逼其退位,又重新拥立中宗李显为皇帝。

 

      李元嘉父子及诸王为李显登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而,李显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再次登基后,首先予以记功封赏的就是李元嘉诸王和发动二次宫变、逼武则天退位的宰相张柬之等人。因此,按新发现之碑的时间推断,可以说,碧落碑毁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之前,更确切地讲,还可缩小到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李元嘉父子谋反被诛到武则天称帝后至死(公元705年)这个阶段,其间只有17年。而恢复碧落观重刻现今所存的国宝碧落碑,当在中宗二次继位后,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至唐隆元年(公元710年)6月少帝李重茂登基前的5年间。中宗二次继位是为二次龙位复兴,分析“碧落观”更名为“龙兴宫”,重刊碧落碑文也在这一段时间内。

 

                                                            (任良屯先生对此文亦有贡献)

 

原文地址:运城新闻网 http://www.sxycrb.com/html/41/n-21341.html

 

【相关图片】

 

新绛发现唐代碧落碑的原碑残石【组图】

 

1.新发现的卫君墓志铭盖石上的碧落碑残迹拓片。



新绛发现唐代碧落碑的原碑残石【组图】

2.新绛龙兴寺内的碧落碑。

新绛发现唐代碧落碑的原碑残石【组图】

3.现存碧落碑上的文字。


新绛发现唐代碧落碑的原碑残石【组图】

 

4.与之相对应的原碑残存文字。

新绛发现唐代碧落碑的原碑残石【组图】

 

5.原碑上的部分残迹。



新绛发现唐代碧落碑的原碑残石【组图】

2010年5月18日《黄河晨报》截屏

 

 

【相关链接】

 

新绛发现唐代碧落碑的原碑残石【组图】  (新绛县碧落碑亭)


新绛发现唐代碧落碑的原碑残石【组图】 (泽州县碧落碑亭)



 

新绛发现唐代碧落碑的原碑残石【组图】

 

 

重校《碧落碑释文》
唐·郑承规 撰
徐   刚 校订
知北游 重校
有唐五十弎祀,龙集敦牂。哀子李训、谊、譔、谌,衔恤在疚,寘怀靡所,永言报德,思树良因,敬立大道天尊及侍真像。
粤若乩古,藐觌遂初,真宰鼑乎得壹,混成表于沖用。玄之又玄,蹟超言象之域;惟怳隹忽,理冥视听之椯。是以峒山顺飌,劳乎靡索;汾崵驭辩,杳然自丧。旷矣哉,道之韫也,其寄于寥廓之场焉。至于玉笈宣徽,琅函吐秘,方壶神阙,蒙榖霝斿,倏忽九陔,导飞廉而从敦圉,頫仰六敆,戴列星而乘云氜。固亦昭彰逸轨,肹向孤飌,淳化其瞭,幽栔无爽。伏以先妃含贞载德,克懋瑈仪,延庆台华,正位藩阃。动容资于典礼,发言光乎鍼训。故紘綖是肃,粢宬无违;大当叶曜,中闺以睦。况倚闾分甘之泽,徙居昃眄之规,羛戉人伦,恩深振古。重以凝神道域,抗志澄源。淮馆仪仙,掺鸿宝之灵术;楚坛敷教,畅微言之盛笵。儒玄兼洞,真俗两该。德冠母仪,事高嫔则。岂图昊天不惠,积善亡徵,咎罚奄銿,荼蓼俄集。训等痛廛过隙,感切风枝,泣血攀号,自期傎殒。袛奉严训,慈勉备隆,偷存视息,遄迻炁序。几筵寂漠,瞻望长违。创巨徒琛,寄哀何地。所以贪及馀屚,祈福玄宗,敬写真容,庶几冬古。而土木非可久之致,镕铸为诲盗之先。肃奉盅规,图瀈贞质,睟容伊穆,玄仪有炜。金真摛耀,疑金阙之易奔;琳华敭彩,若琳房之可观。霓裳交映,卉驾斯留。帝晨饰翠云之美,香童散絑陵之馥。载彫爰毕,式展诚祈。以此胜捆,上资神理。伏愿栖禛碧落,飞步黄庭,谒群帝于天关,攜列仙于云路。融心悬解,宅美希夷。驻仪吅以洞馆,指乾坤而齐极。介兹多祉,藩垞琟隆。如山作固,永播熊章之烈;循陔自勔,冀申乌鸟之志。孔明在鉴,匪曰道徦,昌言叫阍,庶思无拔。昔人衔哀罔极,铅椠腾声。鍒纷可劭,义切张慿之诔;至德兴思,痛深陆机之赋。况清辉懋笵,宛若前踪,瞻言景行,敢忘刊纪?馀魂溺喘,情不逮文,谨侂真禉,植书心事。音仪日远,风烈空传。敂心感慕,终天柯及!


知北游按:蒙北方之勇者先生发上来徐刚《古文源流考》中所载《碧落碑释文》,使其文字焕然而明。但是我对照原拓,发现里面仍然有许多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比如“汾阳御辩”原拓作“汾崵驭辩”;“幽契无爽”之“契”原拓作“栔”;“图辉贞质”原拓“辉”作“瀈”,“香童散朱绫之馥”原拓“朱绫”作“絑陵”,等等,故兹据原拓重新校订了一遍,订正了一些文字。但有些古体字、异体字字库里没有,如“然”字从艸難声;“天”字或从艸从曳,或从二兀,等等,电脑打不出来,只好仍从其旧。此文多假借,如以瑈为柔、以崵为阳、以冬为终、以琛为深等等,读者须明假借,方可成诵。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90189


新绛发现唐代碧落碑的原碑残石【组图】

http://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2378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