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县学校花钱买学生 公办与民办争夺生源(图)

标签:
教育 |
分类: 事件记录 |
新绛学校花钱买学生 公办与民办争夺生源
2009-08-07 作者:孙茹 王俊闳 来源:山西青年报
《山西青年报》2009年08月07日 第13版截屏
“在新绛,也许有人不知道县委书记的名字,但没有人没听说过海泉学校董事长王海泉。”县城一家文具店的老板李文凯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
在这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县城,竟然集中了30多所民办学校,海泉学校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在当地,教育市场完全“市场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现象是“买学生”。事情的起因是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也加入了竞争的队伍,不过,在这场竞赛中,公办学校明显不占上风。
新绛学校花钱买学生
公办与民办争夺生源
民办学校
曾是“贵族学校”
从1996年开始,新绛县开始有了民办学校。当时,民办学校一年的学费要一万多元,小学五年下来,少说也得七八万。这种高消费,并不是谁都上的起的,所以当地人统称民办学校为“贵族学校”。
1998年,王海泉在新绛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开始考虑投资其他行业。经过半年的考察后,1998年年底,王海泉开始筹备建立一所学校。
1999年7月,海泉学校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在海泉学校开学的同时,新绛县又多了龙兴、育才两所私立学校。
“那一年,我们学校共招收学生500多人,99%都是生意人的孩子,因为他们平时太忙,顾不上管孩子。他们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目的很单纯,只要学校服务好,孩子不捣乱就行。”海泉学校董事长王海泉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
第一届学生是海泉学校生源最差的一届,初一一个班有50个学生,数学能及格的只有3-5个,30分以下的有30个。到了小学五年级,还不会背乘法口诀的比比皆是。
“抓阄”选学生
2002年,王海泉经过再三考虑,决定调整办学思路。他开始发动学校老师,鼓励全县的前三百名学生到海泉学校高中部就读。学校承诺,三年内免收学杂费和生活费,考上清华、北大的,奖励人民币20万元。
半个月之后,海泉学校招到了222名学生。但此举却对新绛中学构成了威胁。经过县里和教育局出面协商,新绛中学和海泉学校最终以抓阄的办法对这222个学生进行了平均分配。
王海泉说:“当时看着我的好学生一个个被新绛中学抓阄抓走,我真想掀桌子走人。但我相信,即使我只有111个学生,一样可以考出好的成绩。”
特殊管理
让学生只能学习
“为了对得起海泉董事长的苦心,我们制订了学校的十条高压线。一旦发现谈恋爱开除、用手机开除、听MP3开除……”校长郝胜利说。这一条条高压线,让学生们只能用所有的时间来学习。海泉学校也正因为军事化的管理而闻名,每天早上六点开始上早读,晚上十点半下晚自习。
在很多当地的人口中,他们戏称海泉学校的军事化管理就像监狱式管理,毫无自由。而郝胜利校长并不否认,还开玩笑地告诉记者,“每天晚上9点20,我们都会让学生出去放会风。”
现在就读山大商务学院的王婷就是海泉学校的毕业生,她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虽然那三年很苦,但不能否认,那种军事化的管理确实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海泉学校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制度,制度高于一切。”海泉学校高中部宋校长说。
老师下基层
花钱买好学生
海泉学校的出现,让一直以来缺少对手的公办学校紧张了起来。
从2002年开始,各个学校为了抢生源,新绛县形成了掏钱买好学生的风气。王海泉曾这样教导学校老师:“好母鸡+好蛋+好鸡窝才能生出好小鸡,要想生出好小鸡,首先得有好蛋。所以,你们的任务就是先去给我找好蛋。”
为了能够找到好“蛋”,海泉学校校领导从2002年开始,每年暑假都会奔波在新绛县的各个乡镇,寻找“好苗子”。
被逼无奈的新绛中学,也只好从之前的摆桌子招生,变成了挨家挨户动员。“经常是,我们前脚出门,新绛中学后脚就到了。”海泉学校校长郝胜利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
因为公立学校的资金受限,海泉学校今年投资买学生的几十万元,很快有了回报,“今年,运城市的前三十名,有四分之一都选择了海泉中学。”郝胜利骄傲地说。
复读两年
考生一人挣40万元
王海泉口中的“好蛋”,不仅包括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有高考成绩优异却准备复读的学生。
2007年,吴谣从太原一所高中毕业,以586分的成绩被国内某政法大学录取。2007年8月初,王海泉从新绛县风尘仆仆地赶到太原,找到了吴谣的家。他告诉吴谣,如果吴谣放弃当年上大学的机会,再复读一年,他可以帮助吴谣第二年考上清华或北大,并且给吴谣家10万元押金,次年高考完后,再给10万元。
经过协商,吴谣跟着王海泉到了新绛县。在随后一年的复习时间里,吴谣除了过年回家,没有踏出过海泉学校一步。但吴谣2008年的高考成绩仍然是586分。
当王海泉通过电话查到吴谣的高考成绩后,虽然生气,但他很快又冷静了下来。他开始继续做吴谣的工作,希望他可以再复习一年,虽然这一年没考上清华,但他仍然兑现自己的承诺,将剩下的十万元给了吴谣父母。
今年,吴谣最终以648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他又拿到了学校给的20万元奖金。两年复读,吴谣共挣了40万元。
当王海泉得知吴谣被录取的消息后,立即让年级主任把吴谣的照片和成绩做成巨型宣传海报,悬挂在了学校大门口。
你给我多少钱?
当地人也认可了这种形式。就在刚刚招生完后,发生了一件让新绛中学北校的副校长薛校长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今年刚刚从海泉学校参加完高考的马冠群,以585份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的英语专业,但经过再三考虑,马冠群最终放弃了今年上大学的机会,决定继续在海泉复习一年。
招生结束几天后,马冠群独自一个人来到了新绛中学北校,找到了薛副校长,“你好,我叫马冠群,今年高考考了585分,海泉给我10万块让我复习,如果我来你这里复习,你们给我多少钱?”
薛校长听完后,气愤极了,他毫不客气地告诉马冠群,“海泉给你10万,我给你20万,你去海泉学校上学去吧。”听到这样的挖苦,马冠群无奈地离开了新绛中学。
“好好的孩子们,就被这样无度的买卖学生,教育成了这样,实在让人心寒。”薛校长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
而当记者找王海泉核对此事时,王海泉只是说了一声,“我知道了。”
学费逐年提高
学生仍趋之若鹜
“做生意是为了挣大人的钱,办学校是为了挣小孩的钱。”王海泉这样告诉记者。但这么多免费的学生,海泉学校如何挣钱?王海泉的回答是:“花钱买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学生还是要掏钱的。”
在海泉学校,学生每年的学费是八千到一万元不等,加上生活费,每人每年都会给海泉学校交上万元。这就是王海泉的经商之道:“好老师多拿钱,好学生不掏钱。考下好成绩,创下品牌,我们再收好价钱。”
王海泉小学毕业,文化程度不高,教学的事情几乎不懂行。学校每次考试,他都会专门请来学生家长和外校的老师帮忙监考。“只有这样,才能出真成绩。”王海泉说。
随着海泉学校的名声越来越大,学校的收费也逐年提高。今年,海泉学校的成绩公布后,学费又比去年涨了几百元。即便学费一涨再涨,抢着上海泉学校的人仍越来越多。
“我们学校招生,一天就招满了。”王海泉骄傲地说。
公办学校的应对
新绛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新绛县教育局的李主任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从2007年开始,新绛县的一个民办学校考出了自己的北大和清华学生,这让政府开始高度重视,也让新绛中学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从2008年11月开始,新绛中学开始大刀阔斧地搞教学改革。
新绛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杨振龙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新绛中学实行课改,与私立学校有分不开的关系。正因为私立学校的迅速成长,让新绛中学开始重新寻求自己的特色。”为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新绛中学成功创造了“学案课堂”。每个班的学生,6个人一组,上午学生自己讲课,下午备课。
“刚开始,学生家长们听说,老师不讲课了,让学生自学,很多家长着急了,甚至开始四处告状,有的直接让学生转学。”宋致义说。
教育厅派人到新绛中学调查,“调查组在新绛中学住了一周,最终,他们肯定了我们的教学改革。”新绛中学副校长权红卫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
但让新绛中学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教育厅肯定了课改,但当地的教育局和县政府却很担心。在教育局看来,新绛中学的教学改革究竟能不能让学生考上大学,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有一个好的生源,新绛中学被逼无奈,2007年学校承诺了15万,“买”回了三个好学生。但因为公立学校的财务不可能有这项开支,一直到这三个孩子毕业,15万元的承诺,也只陆陆续续地从贫困补助里给了5万多元。
“当时这15万是我们新上任的教务处主任私自承诺的,没有经过学校允许。”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说。
在宁校长看来,新绛中学并不会与海泉去竞争,因为他们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我们学校实行的是素质的教育,看重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素质。”
谁是受益者
看到全县如此可喜的成绩,新绛县每年都会为考上大学的学生发奖。“去年,为了鼓励大家,县里拿出了几十万元,全都奖励了学校和学生,海泉中学因为成绩突出,获得了40多万元的奖金。”新绛县教育局李主任说。而王海泉回到学校,把所有的奖金都发放给了老师和学生,因为王海泉知道,要想学校办得好,仍要依靠学校里的所有人。
就像新绛县去年做的“百姓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的一样,“在新绛,百姓最满意的是教育。”
原文地址:山西青年报 http://www.sxqnb.com.cn/2009/0807/74460.html
http://221.204.237.152:8080/epaper/uniflows/13/20090807/13_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