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帖为汇刻丛帖,共二十卷,潘师旦摹刻于绛州(今山西新绛),故名。此帖刻于宋皇祐、嘉祐年间(1049--1063年),以淳化阁帖为底本而有所增删。系全国四大名帖之一,再现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风貌。在收藏界还有一件趣事:
1948年的一天,著名收藏家杨鲁安在天津一个书铺中见到一本绛帖,特点是帘纹纸,墨彩油黑看上去很不错,内容是绛帖的卷七卷八,所珍贵的是拓本后边有赵子昂的收藏印"水晶道人"。杨鲁安发现了宝贝,喜形于色,意欲购置,但老板说此物是张之万的后人拿来卖的,还未定价,不便拿走。此事杨在不经意间走漏了风声,被卖主得知,待他一个星期后再去时,卖主已拿回去了,后来不知高价卖到了何处。此宝物失之交臂,令杨老十分惋惜。不过,老板偷偷从原物上面撕下的两篇转给了他,总算得到一点安慰,他曾让王懿荣次子王汉章看过此物,言极为珍贵,属于国宝级。杨老一直当宝贝珍藏着,希望能有一天使其与原物合璧。
定斋居士单炜
单炜,字丙文,一字炳文。本钱塘人。迁居黔阳。博学多识,有文武才。
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7),经武举进入仕途,官至分都监。
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壬申,卸任后,迁居黔阳。
长于书法,笔划刚劲有力。尤其精通各种书法字体的鉴别考证,在江南各地享有盛誉。著有《绛贴评》二十卷。刘克庄《南村辍耕录》云:绛帖者,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摹刻于家,为石本,而传写字多讹舛,世称为潘驸马帖。凡二十卷。其次序卷帙虽为淳化官帖不同,而实则祖之,特有所增益耳。单炳文曰:“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次绛帖最佳,而旧本亦已艰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多不侔。炜家藏旧本,比之今本,第九卷内,今本多误,笔法且俗。”曹士冕曰:“帖总二十卷,元无字号及断眼数目。”单炳文、曹士冕各有模刻本。世传潘氏析居,法帖分而为二,其后绛州公库乃得其一,于是补刻余帖,名东库本。第九卷之舛误,盖始于此。且逐卷逐段,各分字号,以日、月、光、天、德等二十字为次第。后避金主亮讳,但庾亮帖内亮字,皆去右边转笔,谓之亮字不全本。又有新绛本,北方别本,武冈新旧本,福清、乌镇、彭州、资州本木本。前十卷等,类皆绛帖之别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