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种评价学术成果的新方法:h指数(h-index)

(2007-04-19 17:10:03)
标签:

h-index

分类: 个人管理

      2005年8月, 美国加州大学UC San Diego分校的赫希(Hirsch)教授在网上公布了他提出的这种评价学术成果的新计量方法。该论文在11月正式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这种方法被称为h指数(h-index),其中h代表高的论文引用的次数。
      h指数(h-index)的定义: 在SCI网站中查出某个人发表的所有SCI论文,按论文的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序,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即一个人的h指数就是指他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比如,赫希教授本人的h指数是49,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了至少49次的论文总共有49篇。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合理。赫希教授认为h指数可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科学家的h指数高,则表明他的研究论文影响力大。比如,普林斯顿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德华"维腾(Edward Witten),h指数达110;霍金的h指数为62 ;最近2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的h指数,平均值为41;美国科学院物理学与天文学部2005年新院士的h指数平均为44;德国著名科学家Gleite教授的h指数>40。赫希认为h指数不适合用于跨学科的比较。比如:美国科学院生物医学部新院士的h指数平均高达57。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施奈德(Solomon H. Snyder),高达19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家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h指数达160。
       h指数与从事科研的时间长短有关。但一个人的h指数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只会增加。比较适合用于衡量已从事科研多年的资深科学家的总体成就。根据统计,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物理学家要获得永久教职(副教授),h指数一般为10到12;如能晋升为正教授,则h指数约为18;成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的h指数一般在15到20;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一般在45或更高。
       最近,清华大学的一位年轻教授统计了他的h指数,为18。赫希教授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从事科研20年后(从发表第一篇论文算起),h指数能达到20,就算是一名成功的科学家;能达到40,则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很可能只能在名牌大学或研究所才能见到;能达到60(或30年后达到90),则是首屈一指的大科学家了。
       h指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年轻科学家来说,由于发表论文数量比较少,计算其h指数意义不大,所以不太适合用于评价年轻科学家。它也不适合评价历史上科学大师的成就,比如,根据SCI的数据,物理学家费曼的h指数仅为21。对于那些频繁自引的科研人员的论文会存在被引次数高的假象,而导致h指数的变高。

       我的H指数为4,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