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本)》----导语连载(9)(31-35回)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导语】
本回写晴雯撕扇;湘云论说阴阳之道。
宝玉见袭人受内伤,亲自伏侍,第二天请王太医为她治病。晴雯不慎跌断扇骨,宝玉讥她为“蠢才”,晴雯反击。袭人来劝,晴雯“夹枪带棒”地说得更加难听,宝玉气极要报王夫人将她打发出门。袭人与众丫头跪求宝玉。宝玉赴薛蟠处吃酒,晚上回来见晴雯在院中乘凉,与之谈话,说出自己独特的“爱物论”——只要喜欢,将扇子撕着玩也使得。晴雯便讲自己爱听撕扇的声音,笑着连撕两把扇子,宝玉称之为“千金难买一笑”。史湘云来到贾母处,与众姐妹说笑一番后,独留丫头翠缕伏侍,并与之大谈阴阳之道。说笑间,见蔷薇架下一件金晃晃的东西,拾来一看,是个金麒麟,原来是宝玉将它丢失在这儿。
晴雯是个心高气傲的姑娘,她对宝玉的感情非同一般。本回写了她的伶牙俐齿,以及她的天真烂熳,活画出这个姑娘卓尔不群的性格。其撕扇之举,既是淘气,也是自尊;既夹杂了对宝玉批评的报复,又传达出对宝玉的纯洁的爱。宝哥的“爱物论”,乍看颇为荒唐,其实表达了他的“人重于物”的基本信念,是对贾府“物重于人”观念的反拨。而史湘云的一大篇“阴阳之道”,是作家借她之口谈自己的哲学观,属于气化唯物论即朴素唯物论的范畴。可见,曹雪芹是个唯物主义者,由此,读者更能理解他所创神话故事的深意。同时,这也是对湘云学识的渲染,或曰是对她性格塑造的深化。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导语】
本回写宝玉向黛玉吐肺腑之言;宝钗为金钏投井事宽慰王夫人。
湘云来瞧袭人,称赞无人比宝钗更好。袭人求湘云做鞋,谈及黛玉生气铰扇套之事。宝玉不愿见贾雨村,湘云劝他多会做官之人,留意仕途经济,宝玉生气反击。袭人告知湘云,宝钗也为此类话惹宝玉生气。宝玉则称赞林姑娘从来不说那些混帐话,此语刚好被黛玉偷听到,不禁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流泪转身而去。宝玉出门赶上黛玉,向她吐出肺腑之言,黛玉听了,心受震撼,但吐不出一字,流泪而去。袭人前来送扇,宝玉误当她是黛玉,续表深情,让袭人惊恐。宝钗正与袭人谈及湘云在家辛劳之事,忽听金钏投井一事,便来到王夫人房中,劝她不必太过自责,建议多给点银子安排后事,并将自己两套刚做的新衣拿出与金钏装裹。
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之上,真挚、强烈而纯洁。但由于黛玉孤苦无靠的家境,以及贾府关于“金玉良缘”的观念,使她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把握,故她“不放心”并由此产生疾病。宝玉劝她“放心”,这是一种爱的宣言,令黛玉感动。但是,日后事实证明,宝玉的宣言是不能算数的,因为婚姻大权不掌握在他自己手里。罪过不在宝哥,而在于封建社会。宝钗劝其姨妈的一席话,以及她的献衣之举,表明这个姑娘有心计,并有处理事变的能力,故她能得到贾府长辈的欢心,这为她日后成为贾府的孙媳妇打下基础。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导语】
本回写贾政毒打宝玉。
宝玉会过贾雨村回来,听金钏投井而死,五内俱摧。低头哀叹,信步走到厅上,撞上父亲。贾政喝令他站住,对他加以训斥。正好忠顺王爷府派人来向宝玉追查琪官下落,贾环又诬他强奸金钏不遂导致金钏投井,把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喝令将宝玉着实打死,并嫌小厮打得太轻,亲自动手毒打宝玉,直把儿子打得气弱声嘶,动弹不得。王夫人以死相劝,贾母赶来严辞训斥贾政,贾政后悔退出。众人七手八脚,把宝玉抬回怡红院。
贾政毒打宝玉,这是父子之间多年矛盾的总爆发,忠顺王爷府寻人与贾环诬告则只是导火线。根子在于父子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完全对立。贾政要宝玉读书做官,宝玉则讨厌官场,不愿与那些“禄蠹”同流合污。故贾政一直不喜欢儿子,并深恨家里人将他酿坏。一句“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说明贾政之举是由恨铁不成钢而发生。贾母不让贾政狠逼宝玉读书,反对毒打宝玉,并不是与宝玉立场一致,而仅仅是对宝玉身体上的关心,但对宝玉走什么路,与贾政王夫人则是没有区别的。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导语】
本回主要写宝钗、黛玉看望宝玉;袭人向王夫人回话。
宝玉挨打,宝钗前来看他,听他伤病之中居然还有细心怕得罪人,心想他为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黛玉来看宝玉,两眼哭得红桃儿一般,哽咽地问他以后“可都改了罢”,宝玉回答:“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王夫人唤宝玉身边丫头问话,袭人亲自前往,向她禀报宝玉的有关情况,并说出自己的担忧与建议,王夫人对她另眼相待,说要把宝玉交给她。宝玉令晴雯给黛玉送去两个旧手绢,黛玉心领神会,百感交集,在上面题诗。宝钗与其母劝薛蟠少在外面喝酒胡闹,反激起呆霸王行横。
这回着重写三个人对宝玉挨打的反应。一是宝钗,她虽关心宝玉的身体,但本质上认为宝玉挨打是咎由自取,是他“不听人劝”,“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的后果,她的立场是与贾府长辈相同的。二是黛玉,她由于深爱宝玉,为宝玉挨打感到万分痛苦,她试探性地问宝玉是否会改变自己的个性与感情,得到宝玉决不变心的回答。她与宝玉立场一致,但与贾府长辈相逆。三是袭人,她虽不无对宝玉的关爱,但站在贾府长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认为宝玉需要其父的教训,并对宝玉的行为深感忧虑。显然,宝钗、袭人由于与贾府长辈的立场相同,她们受宠是必然的;黛玉尽管获得了宝玉的真爱,但等待她的必然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导语】
本回主要写贾母盛赞宝钗;玉钏尝荷叶汤;莺儿织络。
黛玉遥见许多人前往看望宝玉,想到自己孤苦伶仃,又是珠泪满面;宝钗随母去看宝玉,见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都在,宝玉说想吃荷叶汤,凤姐命人去做;众人议论谁最可爱,宝玉本想让贾母称赞黛玉,不料老祖宗说所有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荷叶汤做好后,宝玉故意哄玉钏品尝;傅通判家来两个嬷嬷看宝玉,议论宝玉身上有股“呆气”;莺儿为宝玉打络子,说出一番颜色相配之道,宝钗让她打一个络子把通灵玉络起来,得到宝玉赞成。
这一回写宝玉在伤病中发生的一些琐事。值得关注的有这样几点:一、贾母最看好宝钗,说明她是从贾氏家族的根本利益着眼,来评价年轻一代的。她认为只有宝钗,能承担孙媳的历史重任。可以说,宝黛的婚姻悲剧,就在老太太一次次盛赞宝钗之时就已基本形成了。二、傅家嬷嬷对宝玉“呆气”的评论,是通过外人之口对宝玉“审美文化性格”的烘托与强调。三、莺儿的灵心巧手,及对色彩对比的艺术见解,是以仆衬主,从侧面反映宝钗主仆二人的高度文化素养。至于宝玉哄玉钏品尝荷叶汤,主要是由“补偿心理”所致:对不起姐姐,便在妹妹身上补偿,这也反映了宝玉的善良品格。
链接
前言; 1--2回导语
3--5回导语
6--8回导语
9--12回导语
13--16回导语
17--20回导语
21--25回导语
26--30回导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