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26--30回导语

(2014-11-06 19:45:37)
标签:

红楼梦

导语

分类: 专著选载

 《红楼梦(导读本)》----导语连载(8)(26-30回)  

                                                                              

                                            《红楼梦(导读本)》----导语连载(5)(13-16回)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密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导语】

    本回主要写薛蟠骗宝玉赴生日便宴;黛玉去怡红院遭拒。

    佳蕙与小红谈心中不平事;宝玉叫贾芸来说闲话;贾芸与坠儿漫聊,并将拾得的一块绢子让她交给失主小红。宝玉出门闲逛,来到潇湘馆,正和黛玉说话,焙茗说其父唤他,出来后方知是薛蟠骗他赴生日便宴。饭罢回房歇息,宝钗前来说话。黛玉替宝玉担忧,晚上来看宝玉,晴雯因没辨明来客而将之拒于门外,黛玉听房中传出宝钗说笑声,想到自己孤苦无靠,不禁伤心落泪。

     这一回写了大观园中的若干琐事。从中可以看到上下等丫头之间的矛盾。小红讲出一句俗语:“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是《红楼梦》中的警句之一,预示着繁花似锦的大观园,也终会如云烟消散。薛蟠不识“唐寅”二字,使人在一笑中看到这呆霸王的低劣素质,是对纨绔子弟的嘲讽。黛玉因怕宝玉受父亲严厉呵斥,前去问候,反吃闭门羹,使她不得不想起自己寄人篱下的可悲处境。人的性格往往是由所处的环境造成的,黛玉的小心眼、敏感,都可从她的特殊经历中得到解释。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导语】

    本回写芒种节宝钗捕蝶;黛玉吟葬花辞。

    大观园中人在芒种节祭饯花神,满园花枝招展。众女孩打扮漂亮出门游园,独不见黛玉。宝钗去寻她,见两个蝴蝶可爱,欲捕来玩耍,一直跟到滴翠亭边,听两个丫头私语涉及儿女情事,忙以巧语掩饰过去。其中一人是小红,凤姐令她做事,她办得干净利索而得到凤姐赏识。探春见到宝玉,央他代买小巧玩意并谈及家内琐事,怨其生母不通情理。宝玉见满地落花,收拾了一兜前往黛玉昔日葬桃花之处,忽听那儿有人呜咽低吟,所吟之辞使宝玉痴呆。

    宝钗捕蝶之举,写出了这个青春少女具有生命活力的另一性格侧面。她听人私语,欲避嫌而喊出黛玉之名,虽非对黛玉的刻意栽脏,可实际上对黛玉产生了不利影响,应说这是她的思虑不周之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黛玉的《葬花辞》,既是对个人哀怨的抒发,也是对封建社会女性普遍命运的悲叹,同时也是对人类生存苦难的形而上反思,它具有深广的历史意识与空间意识。这首诗可以从小说中独立出来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精品。本回也穿插写了探春对其生母的批评。应说,这是赵氏自取其辱,怪不得女儿对她无理。综观探春日后的表现,可知她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个优秀女性。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导语】

    本回主要写宝玉、琪官互赠汗巾;元春所赐礼物引出黛玉哀怨。

宝玉听完黛玉吟罢《葬花辞》,痛倒在山坡上,黛玉发现宝玉,扭头就走。宝玉追上黛玉,说出心里话,动情而哭,两人弄清误会重归于好。冯紫英请宝玉喝酒,在场的还有薛蟠、蒋玉菡、妓女云儿。宝玉出主意行令饮酒,薛蟠说出极其粗鄙之词引得满堂大笑。宝玉知道蒋玉菡乃是名驰天下的琪官之后,十分欣喜,两人各解汗巾互赠对方。元春令人送来端午节礼物,唯宝玉宝钗两人相同,黛玉为此又生哀怨。宝玉发誓除了祖母与父母,心中只有她。黛玉说他“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宝钗去贾母那儿,见到宝玉。宝玉想看她腕上的香串,见其肌肤白嫩,又想入非非,黛玉适在门边,瞧此情景,讥他是只“呆雁”。

    作家善于模拟人物作诗。其实,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宝玉的令词,有精美的文化意蕴;妓女云儿的唱词里,透出浓浓的色情味;而象薛蟠这样的愚蛮之徒,他也只能说出“一个蚊子哼哼哼”之类的妙句。可以说,本回中的一组行令之词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显出作家极高的写作技巧。宝玉、琪官惺惺相惜,说明宝玉平日对男性的批评,主要是针对官场人物而言;同时反映出他对人物的品评,渗透着很浓的审美因素。元春的赐物中,唯宝玉、宝钗相同,这是“金玉良缘”的预兆,不由得黛玉不生哀怨。黛玉说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说他是只“呆雁”,都是对宝玉缺点一针见血的评语,同时是对宝玉性格的凸圆塑造。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二十九回导语】

    本回写贾母赴清虚观打醮,宝黛因心中不快而再次发生口角。 

贾母率众赴清虚观打醮,张道士将众人迎进观内。凤姐打一个因回避不及而到处乱钻的小道士,贾母以好言安慰,并叫贾珍拿钱给他买果子吃。张道士随贾珍进去向贾母请安,提及宝玉亲事,贾母表示此事等以后再说,并谈到孙媳的基本条件。众人上楼,在神前点了三本戏,看罢归家。黛玉中暑生病,宝玉前去探望。两人各自心中有大苦恼,但又均不能向对方明说心事,因而再起口角。宝玉摔玉砸玉,黛玉哭得吐出药来。两人闹得太凶,惊动贾母王夫人,贾母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自己也不禁生气而哭。此话传到宝黛耳中,引起各人深思,俱潸然泪下。袭人劝宝玉道歉以了结此事。

     贾母率众大张旗鼓前去打醮,再次突出老祖宗爱热闹的禀性;她处理小道士之事,显现出性格慈祥的一个侧面;她关于孙媳要“模样性格儿”俱好的条件,隐隐预言钗黛二人谁能当选孙媳。神前所点三本戏文,暗示了贾府由兴起,经极盛到衰败的全过程,这个极小的细节居然也有深意,实在令人佩服。此回写宝黛再起口角,运用了极为细腻的心理描写,在古典小说中十分罕见。同时,使人预感到黛玉将在贾府长辈心目中失宠,为她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导语】

    本回写宝黛和好;宝玉与宝钗发生冲突;王夫人赶走金钏;龄官画蔷。

    宝玉到黛玉房中,向黛玉陪不是,两人俱动情下泪。凤姐来到,将两人拉到贾母面前,一句话说得众人大笑,宝黛二人和好。宝钗在场,宝玉引他人之言,说宝钗象杨贵妃。宝钗不快,借丫头寻扇之机予以反击,并逗黛玉说出“负荆请罪”四字,嘲二人相互认错。时值盛暑,宝玉来到王夫人房中,误以为母亲睡着,与丫头金钏小声说笑。王夫人翻身而起打金钏一耳光,并将她赶走。宝玉无趣走出,见一女孩蹲在蔷薇架下,用簪子在地上不停写“蔷”字。阵雨忽至,宝玉跑回怡红院,使劲打门,但众丫头正玩耍没能听到敲门声。袭人前去开门,宝玉因盛怒没看清是谁,误将袭人踢伤。袭人晚上咳血。

    宝玉与黛玉刚刚和好,又与宝钗发生冲突,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争执,是知己之间的误会,如惊雷过后,云散天清;而宝玉与宝钗之间的争执,是价值观不同所致,如秋风拂面,乍暖还寒。前者争罢犹热,后者不争也冷。这种情感上的区别,须细加辨别。王夫人不责己子,而迁怒丫环,处事不公,虽非恶人,但做恶事。龄官画蔷之举,写园中之情,并非全属贵公子宝哥,卑贱者亦有自己所爱。《红楼梦》不只是写宝黛的爱情悲剧,也写了广阔社会背景中各类人的爱情。


链接

前言; 1--2回导语

3--5回导语 

6--8回导语

9--12回导语

13--16回导语

17--20回导语

21--25回导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