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坊坊分享感悟(一、金树人篇)

(2012-04-30 11:14:41)
标签:

杂谈

分类: 专业学习分享
        2011年721号到24号,我有幸参与了金树人和樊富珉老师的工作坊。其中金老师的儒雅,淡定,从容的状态深深的感染了我。同时,我感受到金老师是一个热爱文学与自然,感情非常丰富的人,他可以独自伫立在雨中,仔细端详岣嵝碑上的文字感动得落泪。

    有几位特别好的朋友,由于暑期家里有事无法参与,感到非常遗憾,希望我听完后可以给他们分享。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之余,我也有意记录我的所听所感,不留遗憾,如下:

一、金老师的生涯故事

金老师的生涯故事是穿插在整个培训内容之中的,主要有4段经历的分享,意外之余让我有许多感触

(1)       大二想转专业:“大二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很多重要的决定都是在那个时期做的。大二有一段时间,我天天躺在床上思考,我当时学的是教育心理学,我不太喜欢这个专业,相对来讲,我特别喜欢中文,我很想转到中文系。但是转系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犹豫来犹豫去,最后过了可以申请转系的时间,所以我之后还是一直走的心理学的路线。我有的时候在想,如果我去念中文了,现在我和你们分享的也许就是像易经啊这类的讲座了。”

 

(2)       原来有机会进台湾总统府,金老师选择了学校的生涯辅导师

 

(3)       出国:“当时台湾有一个公费出国的机会,但是那个考试非常难,我有一个认识的师长,他去考过,没有考上。他比我厉害多了,我一想,他都考不上,我就算了吧。正巧有一天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来找我,他说他刚报名参加了那个考试,邀请我也一起报名,他在大学的时候比我厉害,其实我还不是很想报。傍晚,他用自行车带我回家,在车上我们一直谈论这件事情,我想那我就报一个吧。结果,他没考上,我考上了。后来我去考托福,我当时托福的成绩刚好踩线,申请学校其实机会很小,心想估计是去不了,我还是试了一试,结果被录取了。后来我问那里的老师为什么会录取我,他说他刚好在做一个课题是生涯方面的,我那个时候在学校做辅导师,研究的方向和他非常类似,又有工作经验,就破格录取了。那个时候我很慌啊,因为我的太太正在怀孕期间,本来我那几年也没有考虑过要出国,但是这个出国学习的机会是有时间限制的,错过了就没有了,我夫人也不可能和我一起出国,不方便啊。我只好选择“抛妻弃子”独自去了国外。去了以后发现那里做生涯这块的老师真的很厉害,高手很多,对我走上这条路帮助非常大。”

 

(4)       与“叙事咨询研究”的缘:“在很多年前,我就给来访者做“你,我 ,他”的活动,发现有很特别很好的效果,就想好好研究一下。那时,搞课题是可以申请到国家的经费支持的,但是申请的过程特别麻烦,要写好多东西,心想算了吧。后来我又做了两次梦,梦见我把申请材料写好的,里面的细节我都记得,并且研究发现叙事的方法真的很有效。这个梦刺激了我,但是我还是没有提笔,还有2天就是申请的截止期了。就在那天中午,助理告诉我有一位学生想找我谈谈,我当时给很多学生上过课,他的名字其实我没有什么印象,不过还是见了。他见到我说,‘金老师,我今天过来就想说一句,我上学的时候你给我们做你我他的那个活动对我帮助太大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他走后,我重新坐下来,觉得事情太神奇了,仿佛冥冥中自有注定,那天我按照梦到的内容花了半天的时间就写好了,申请还通过了。”

 

启发:“没有巧合,并且也没有什么事是因意外而发生的,每件事和每件冒险,都是你的灵魂招来你自己身边的,以使你能创造并经验你真的是谁--krumboltz

二、名言感悟

(1)       We are our choices 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

(2)       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李慕白 卧虎藏龙)

(3)       六祖坛经:定位等一

(4)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       我本将心照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6)       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方孝儒 深虑论

三、活动分享

(1)       用不习惯的手写自己的名字,写3遍,感受来自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借鉴《国王的演讲》)

学员分享:需要很用心,很认真,感觉到肌肉紧绷,写完后还是不满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不想做,当成一种任务,写到第二遍的时候开始糊弄,应付,而且效果不好;我心甘情愿的去做,觉得还是蛮开心的;一开始不喜欢,后来也写得不错

点评:只是写短短几分钟时间,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让你写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月,一年,甚至一辈子,会怎么样?我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个道理?但是当你心甘情愿去这么做,你又可以蛮开心的,或者一开始不喜欢,但是也会努力去做,这体现中国人的一种韧性。

 

(2)       报告解读新法:例霍兰德兴趣测评(测评是异中求同,但作为个案是特别的,如何能够更好进行报告解读)

实施步骤:1.把测评报告像我的词用铅笔画出;2.在画完后,其中挑选最像我的词,用圈全出来;3.再从最像我的词中选出最容易代表自己的3个形容词;4.把这些形容词背后的故事,让测试者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5.询问说故事后的感受;

疑难解答:1.测试者说不出来,怎么办:给他时间或者你和他的关系未建立需要把关系建立号;2.互为主体性:平常我们说给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内容,说故事的时候谁在听我说也很重要;3.测试者故事与概况的形容词不符合:引导“刚讲的故事,你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       用两手互拉感受tension intention 的区别(From tension to intention):

Tension是紧张的感觉,intension是有方向,有目标

(4)       回忆三个快乐的经验(团体体验):

步骤:请细微刻画这三个画面;看到哪些共同点;如何给这个共同点生命?如何滋养它?

注意:如果3个故事中找不到共同点,方法一、团体其他成员可以帮助其回忆细节,但是注意不要问为什么;方法二、增加新的故事

(5)       方格练习,阶梯法练习

方格练习步骤:1.写下你现在的工作之外的另外3个你最想做的工作,为3项;2.两两比对,找出共同点;3.把罗列出来的共同点中喜欢的特性留下,不喜欢的特性用相反的词替代;4.给每项打分;5.给每个喜欢的特性打加权分;5.每项与加权分相乘后重新调整在相加。(打分均按1-5分来打)

职业1

职业2

职业3

喜欢的特性

加权

 

 

 

 

 

 

 

 

 

 

 

 

 

 

 

 

 

 

 

 

阶梯法练习步骤:1.把上述中喜欢的特性打5分的列出其中最在意的一个,假设为A2.问自己为什么你这么在乎A,写下来,最为第一个理由B3.问自己为什么B对我来说那么重要,写下第二个理由C4.为什么C对我来说那么重要,写下第二个理由D….直到答案接近自我存在的部分

活动的目的:帮助找到自己的轴心,也就是工作的核心原动力

6)书写式心理位移:你我他

我:首先,以第一人称的我书写当天或最近发生的事

你:写完之后空一行,将主词换成第二人称的你

他:写完之后再空一行,将主词换成第三人称的他

此时此刻的我:当写完他之后,描述一下此时此刻的我的心情与状态

注意:适用人群为情绪易波动的人群较为有效;描述的事情如果没有什么情绪或情感,效果不好,一般会选择近期或当天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来做;当原来的状态是ok的时候这个方式无效;写到后面开始自责的处理---继续写或者换一个时间重新写;内在动机不足,能量不足的来访者,需要多鼓励

活动感受:我:情绪发泄,写到较快,较具体;你:开始安慰,省略掉一些负面的情绪词;他:解决问题,开始照顾他人的感受

四、视频分享

(1)       许戈辉 名人面对面 李娜夫妇访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2OuQrZsWmU/ (23:00-26:58的片段)

 

(2)       叙说的互为主体性:许三多和他的班长(同理 I& it I& thou

http://www.qiyi.com/dianshiju/20110623/7861d7a4c4321d19.html (从32:51-46:00的片段)

 

五、答疑解惑

(1)       现在都是应试教育,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习惯了别人给答案,自我思考少,在做生涯决策的时候依然如此,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办?

答:学生如何往里看

(2)       在问到一些比较深的问题的时候,要不要继续?会不会伤害来访者把以前的伤疤挖出来?

答:遵循来访者的意愿,用邀请,征询意见的方式。井,是有井盖的,需要慢慢打开,以前的不愉快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说出来。

(3)       讲故事与生涯无关怎么办?

答:再多讲些故事,让他去找故事相同的部分是什么,再从中找到特质的东西和现在生活的关系

 

六、备注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直解即为:“应该无所执著而生成空灵洁净的心念。”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出自《金刚经》的庄严净土第十。此篇经文主要讲了三层意思,一是佛法不可得,即佛法不可外求,要靠自已的证悟。(即坛经中“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及六祖所言:“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之意。)其二是佛土的庄严只是名义上的庄严,旨在断庄严之心。(劝信徒勿要迷于表面的堂皇)三即是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修大乘道的核心要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