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于晴川阁的“荆楚雄风”碑

晴川阁“荆楚雄风”碑的文字说明

楚城墙上的“荆楚雄风”匾

东湖磨山景区的楚城
凡到过汉阳晴川阁的人,都忘不了那块引人注目的“荆楚雄风”青石碑。它雄立于晴川阁一山门和二山门之间的条石地坪之上。
1998年抗洪,央视拍摄的专题节目,即将此碑为片头,让世人瞩目。
该碑总高3.8米,须弥造型的碑座高0.5米,云纹碑额高0.6米,碑身高2.7米,宽0.9米,抱鼓石高1.1米。“荆楚雄风”四个大字苍劲雄浑、饱满流畅,气度非凡。它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荆南观察使李拔题写,这位观察使大人任内率众兴修水利,治理川江,为民造福,人民记住了他。
此碑来历颇具传奇色彩。据史料记载,清乾隆35年,即1770年,李拔来晴川阁,拜祭了禹稷行宫,他敬仰大禹治水的功绩,感佩荆楚人民与洪水搏斗的壮举,乃手书“荆楚雄风”四个大字,并立此碑。
此后200年间,兵荒马乱,此碑湮没于龟山东麓的泥石之中,直到1985年重建晴川阁平整土地现场,此碑始得以出土重见天日。当时碑材断为数截,所幸并不残缺,字迹清晰如故。后经镶接、整理,此碑才得以重新傲然挺立于世。
可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说法是不错的。
当然,这也是苍天有眼。
近日游东湖登磨山逛楚城,见楚城城楼上方也挂着“荆楚雄风”的匾额,怎么看都觉得不舒服,都觉得别扭。晴川阁的荆楚雄风碑才是货真价实的古迹,它记载着荆楚人民前赴后继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历史。
楚城是假冒的,它是花巨资做的假玩意儿。这个赝品,是用来掏百姓口袋中的银子的。
昨日报载,汉口江岸地区的所谓“重现大汉口清末民初民俗风情的项目”,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这正反映了当前普遍存在的怪现象,真正的古建筑或无钱修缮乏人管理,或好不心疼地拆了又拆,然后再花巨资去做那些伪古董,岂非咄咄怪事。
当然,这样的项目越多,JPT也就越高,头儿们的政绩就越大,官员们升迁的机遇就越多,何乐而不为?
不过,写这篇短文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那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已经被败家子拆除得差不多了,“荆楚雄风”只是一首遥远的挽歌,也不知这种毁真的做假的的游戏玩到何时为止?
(图片均为金水桥畔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