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作为财税服务机构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2016-06-28 21:53:11)
标签:
股票 |
我们作为财税服务机构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本文作者系
我是一名财税工作者,最近三年的经历让我大跌眼镜,与过去相比私营企业的信用等级大幅降低,我们所服务的一些中小企业部分倒闭,没有倒闭的则是资不抵债,经调研发现,最核心的是这类企业的产品没有了市场需求,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范属传统领域,矿产资源、钢铁及其他生产企业,当然还有部分小额贷及担保公司,余下的除了央企就是医药、商贸、物流及互联网公司,即便如此,这些幸存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很一般,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传统领域被淘汰是产能过剩及产业升级造成的,这个大家都能理解,那么对于互联网新兴产业为什么也会如此?后来与一些专家探讨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产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个柱子倒了,相当于失去了根基,这种情形下,即使再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企业,也未免不会被冲击。
浅显的道理,新兴经济的最终归结点是需要消费者从口袋里拿钱去消费,而在以传统经济为主导的颓势模式下,大部分人的购买力都有限了,对消费也都很谨慎,如此新兴行业尽管代表产业方向,一样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对于一个长期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税务事务所,我们倍感生存压力颇大,企业已经没有自己生存下去的理由,何来购买你的服务,这也是逼我们创新。那么未来的出路会在哪里,尤其是在经济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形下。
认真琢磨后发现,一是转向政府及其企业,政府部门购买第三方服务已在逐步实现,另外央企或者集体企业、金融类的企业,如银行等都有刚需,这些单位一般不缺资金,服务这些单位无论收取费用是多少,但不会出现无法支付的局面,这在企业信用等级降低的情形下我们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二是抓住又一次革命性的税制改革的机遇,各行各业,全面覆盖,商机无限。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从理论上讲,这些不差钱的单位是不会缺你的服务费,但因市场恶性竞争或通过招投标方式的服务费被层层挤压,能进账的并不多,说到这一点不是说这个方法就一定可行,恰恰是市场环境颓势下的无奈选择,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状况下,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盈利是次要的,活下来是当务之急,因为活下来的好处有很多,一是企业自身的生存体系得到了考验,二则对外形成了很好的口碑,这种不花钱的宣传力度要远远胜于广告费,就跟华为一样,没有上市如今一样是盆满钵满,这就是思路上的不同,思路决定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