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孤陋寡闻,以前只知宗白华先生是美学家,不知他还是一位诗人。读了《流云小诗》,才知宗白华在中国新诗发展中的地位,如朱自清所评价的“《流云》出版后,小诗渐渐完事,新诗跟着也中衰”。
《流云》由亚东图书馆出版于1923年,是中国新诗草创时期的代表作。宗先生在当年所写的《我和诗》一文中,对本诗集的创作作了详细的描述:
“民国十年的冬天,我在一位景慕东方文明的教授夫妇家里,过了一个罗曼蒂克的夜晚;舞阑人散,踏着雪里的蓝光走回的时候,因着某一种柔情的萦绕,我开始了写诗的冲动。从那以后,横亘约摸一年的时光,我常常被一种创造的情调占有着。黄昏的微步,星夜的默坐。大庭广众中的孤寂,时常仿佛听见耳边有一些无名的音调,把捉不住而呼之欲出。往往是夜里躺在床上熄了灯,大都会千万人声归于休息的时候,一颗战栗不寐的心兴奋着。静寂中感觉到窗外横躺着的大城在喘息,在一种停匀的节奏中喘息,仿佛一座平波微动的大海,一轮冷月俯临这动极而静的世界,不禁有许多遥远的思想来袭我的心,似惆怅又似喜悦;似觉悟,又似恍惚。无限凄凉之感里,夹着无限热爱之感。似乎这微渺的心和那遥远的自然,和那茫茫的广大的人类,打通了一道地下的深沉的神秘的暗道,在绝对的静寂里获得自然人生最亲密的接触。我的《流云小诗》,多半是在这样的心情中写出的。往往在半夜的黑影里爬起来,扶着床栏寻找火柴,在烛光摇晃中写那些现在人不感兴趣而我自己却借以慰藉寂寞的诗句。”
文中所说的“大都会”、“大城”是指德国柏林,宗先生曾在柏林大学学习美学及历史、哲学。
《流云小诗》文字极美,意境冲淡、空灵,如果不是作者强调“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和日本的俳句毫不相干,泰戈尔的影响也不大”,我真会认为它们是受后者的影响而作。
我读的《流云小诗》是安徽教育出版社编印的“宗白华著译精品选”之一,2000年10月一版一印,前部分收《流云小诗》,后部分为“续编”,收《流云》未收的以及后来创作的诗篇,共收诗作91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