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江是一个日日夜夜和淙淙流水相约的城市。四方街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自动冲洗街面系统的广场,流经四方街西面的河上设有一个水闸,每到傍晚收市,居民们就关上水闸,河的水位立即上升,顺着坡度漫过整个广场,流到它四周的排污水的暗沟里。


小桥流水人家,悠闲淡定祥和,生活在丽江真是一种幸福。

狮子山上的文昌宫,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5年),既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庙宇,也是丽江府学子科考及民间谈经论道的场所。

从狮子山上俯视丽江古城。狮子山位于丽江城中心,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山体宛如一头睡卧的狮子而得名,古城建筑群就依山随势环绕在狮子山脚,是观赏丽江古城全景的最佳去处。


在丽江以纳西人为多,纳西族分为纳西人、摩西人、摩梭人等。纳西人以胖和黑为美,所以女子称为“胖金妹”,男子称为“胖金哥”。纳西族男子不做活,只要会“琴棋书画烟酒茶”七件事就可以了,像这种玩鹰的男人也不时遇见。

纳西人结婚后,都是女人外出劳动,养活整个家庭,所有的事情都由女人决定,男人没有权力也没有地位,男人对妻子只有服从。男人也不能出去劳动,否则这家女主人就会被其他女人指着脊梁骨骂,骂她没有本事养活自己的男人,所以纳西女人的压力是很大的。

居住在泸沽湖边的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人口规模不足千人,但依然处在母系氏族阶段,仍实行走婚制。男女相爱了,男的晚上就住到女方家里,早晨就离去。女的如不再喜欢这个男的,她可以和其他的男人走婚,所以孩子的父亲是谁有时往往弄不清楚。男的一辈子和母亲居住在一起,并和家人一起负责抚养其姐妹的孩子。


纳西东巴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东巴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虽然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丽江古城最迷人的是晚上。每户人家门前高高悬挂型状各异的大红灯笼,红灯笼的倒影随河水飘荡,约约绰绰,满城笼罩在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有时水里会有一两只荷花型河灯飘过,烛光忽明忽暗,载有放灯人的心愿,或爱情或孝心或理想缓缓向暗处飘去。


夜晚的四方街,就成了露天的的歌坛舞池,当地人燃起熊熊的篝火,在这里对唱山歌,跳起锅庄、阿丽哩、芦笙舞,通宵达旦狂欢。许多外地来的游客,受其感染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载歌载舞。

丽江大石桥,建于明代,为双孔石桥,长 10.6米,矢高2.2米,宽3.84米,桥的位置处于丽江古城繁华地段,行人络绎不绝,桥市生意兴隆。

“三潭水”。古城里有许多这样的“三潭水”,第一潭水为饮用水,第二潭水为洗菜水,第三潭水为洗衣、涤垢用水。三潭水功能上合理分开,顺序上方便重复利用,即第一潭水源于泉水,第一潭水注满后溢入第二潭,第二潭水满后再溢人第三潭,充分利用后再行排走。这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传统作法,也是丽江优良传统水文化的见证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