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与络子——“络子”之我的浅见

标签:
中国结络子红楼梦 |
分类: 服装研究 |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私人藏品或国内外博物馆,请勿商用,如有不当,请告知,立删)
说到结艺(中国结),曾不止一次有朋友告诉过我,应称为“络子”才是正确的,但多数却陈述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网上更有甚者,要把中国结改为“中华络子”之类。且不论”中国结“这一称呼的历史,让我们单先看看“络子”是什么?
第三十五回:
“袭人笑道:"可是又忘了。趁宝姑娘在院子里,你和她说,烦她的莺儿来打上几根络子。……
莺儿道:"装什么的络子?"宝玉见问,便笑道:"不管装什么的,你都每样打几根罢。"……莺儿道:"什么要紧,不过是扇子、香坠儿、汗巾子。"……宝玉道:"共有几样花样?"莺儿道:"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宝玉道:"前儿你替三姑娘打的那花样是什么?"莺儿道:"那是攒心梅花。"宝玉道:"就是那样好。"一面说,一面叫袭人刚拿了线来,
宝钗坐了,因问莺儿"打什么呢?"一面问,一面向她手里去瞧,才打了半截。宝钗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倒是姐姐说得是,我就忘了。只是配个什么颜色才好?"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宝玉听说,喜之不尽,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
与此相比,红楼一书中虽然多次提到了“结子”,但是并没有络子一般着了笔墨,仅仅是顺带而过,但还是摘录如下:
虽然结子的部分明显不如络子细细说过一回,但是若将二者相互比较,还是能看到两者的明显不同: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络子和结子在使用材料上就有非常明显的不同,络子用的是线,而打结子用的是绦子或者宫绦。绦是一种以各类丝棉线为原料经手工编织而成的织品,而线通常是以丝或棉絮经过合捻的细长的东西。
十四回里提到王兴媳妇来领牌取线,要做车轿网络,原材料是“珠儿线若干斤”。各种线材按照重量取用,哪怕在今日,比如苏绣用的丝线,在用量较大的情况下依旧是按重量计价,这里便不多做解释了。
虽然我们不大了解珠儿线是什么,但是金线(捻金线、圆金线或者扁金线、皮金线)我们还是常见的,从外观看,绦子是明显粗于线的。假设这二者是同一工艺,那么明显二者的大小、外观也有有区别的。
再者,对比提到络子的前后两回章节,我们看到络子也可以具体称呼到“xx网络”,那么其基本形态应是一种网格状的手工编织物。尤其与车轿联系起来,就很直白了,就是车轿上顶棚四周的网格状(下端可能还垂着流苏)的线编织的东西。
虽然距离曹雪芹生活的年代较远,但是清末或者民国在老物件方面尚有一定量的存世品。通过搜集老的织绣活计或者小物件来看,确实是既有用于汗巾子上的络子,也有用于兜物的各种络子。其网格也可以通过编织结构变化或者加入异色线、串珠等工艺而产生不同的花式。
比如,清末汗巾上的络子
清代霞帔下部的络子
晚清云肩上的络子
香囊底部的络子
宫灯上的络子(宫灯四周还悬挂着结子)
晚清或者民国,用于装扇子的络子
拍卖公司的装扇子的络子(最右)
编织成鸡心荷包状的络子(可用来装香囊或者坠子等物)
纳物用的络子
清宫内用于装香囊用的络子(右侧是其内包裹的香料)
经过上面的实物资料,我想大家也会对络子有个直观的认识了。可见络子应该是以平结为主要编结方式的,以斜卷结或其他结艺做局部辅助、点缀而手工编织成的结艺品。而且可以通过编打的组合方式,变换出不同的花样来,要实现莺儿所说的几种样式来,也是非常可行的。(何种花样对应何种名称,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给位朋友吧)
另有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文中提到过“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种鸭蛋络子在江南甚至南方各地尚且还存在,虽然并非清代络子的直接证据,但也可算是络子在今天的遗存吧。
大家对于中国结的了解应该会更多,关于结子或者中国结方面,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偷懒)。与如今的中国结相比,络子涵盖不了所有的结艺内容,相反,络子所用到的几种结是囊括于今日的中国结技法内的。所以,我认为以络子称呼各类中国结是不够慎重的,我们应该多加思考,积极寻找相关资料证明,而不是人云亦云了。欢迎大家指正、讨论,多发资料证据。
最末在发几张网上看到的大件的络子资料图: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