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商用,转载请说明出处(请附上博文链接)
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无论任何一方面皆是如此。
去年大约也是这样的时候,按照手中老荷包实物推测出来的制作方式制作过一次荷包,结果让我失望不小,因此心里也一直烙下了阴影,便不敢再轻易动手尝试。博文链接:《最近以来在学习和实践的东西》
但是经过一年时间的蹉跎,当初的那股懈气似乎被慢慢的填充起来,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先按照老荷包的福寿双全纹进行刺绣,于上周已经完成,于是逼着自己再次尝试按照老荷包的制作方式来制作荷包。说实话,我也是战战兢兢的,心理面最坏的打算就是如去年那样,如此一来似乎又放松了些许;但是一想到这个难关如果攻克不下来,不知道又得拖到猴年马月,人生不可测,不愿意就此留下更多的遗憾……心绪万千,想多了也没用,还是鼓起勇气来动手做才是王道。
今年又新入了一个老荷包(玩物丧志!!),细细观察,和去年的老荷包制作方式上基本一致,以此两荷包为基础,结合平时零星搜集到的资料,慢慢琢磨这回该如何来制作。于是也集结成了一篇文字:《未识何人传妙制,做得荷包巧天工——清宫荷包制作技艺复原》,只是嘴上说着轻巧,实际上按照老荷包的工艺来制作却不是那么容易。
这是前三天制作的,由于心里有压力、害怕,结果还是不太满意。比如囊口的褶子明显不整齐,囊面上的褶子有明显的弯曲。

囊口内侧可见因脱胶而移出的封口斜料。
由于有了前面蓝色的荷包的教训,接下来的三天制作这个红色的就从容不少了。成品比较满意~!



回顾一下,这是去年的,第一次按照老荷包制作的荷包~!!然后我给翻出来,修修整整,装上了上周才到手的粉晶珠结,看看效果如何。链接:《定做的粉晶珠结》


三个荷包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来,去年的荷包囊口非常不整齐,囊口也不平齐,凹陷明显。今年的蓝色荷包,囊口凹陷比去年的好,但是褶子依旧不够整齐,而粉色的那个荷包就好多了~
心里很高兴~!!都说手工无捷径,多做是王道~!!
三个荷包和老荷包一起合影留念~!

*************************************************我是分割线************************************
首先再认识下老荷包的囊面层次,由外至里依次是表料、袼褙、袼褙、里料。其中两层袼褙,是事先分别和表料和里料粘贴晾干后,再统共粘贴在一起,晾干以后,手感非常特别及其的硬实!(导致捏褶子的时候手非常痛
)
一、这是将两层袼褙分别粘贴于表料和里料晾干的过程。p.s
左边两个是两个表料,右边全白色的是贴了袼褙的里子料。

下面几张图是晚上制作的时候用卡片机拍摄,不是很清晰,见谅。
二、晾干以后,将表料上部留约一厘米的余份,往下折叠熨烫后备用。

三、将余份反折向内用浆糊贴在袼褙内侧。

四、将贴好袼褙的里料,一边裁平齐,刷上浆糊。表料袼褙背面也刷浆糊,将带袼褙的里料粘贴上去,注意里料上端和表料折分对齐。

五、上图中准备了一条宽约1.5厘米的斜裁里子料,这条斜料用于遮住表、里料的接缝。按照老荷包实物来看,这条料子本应该是一种特殊加工过的纸条(何种工艺不明,非常耐磨),但是由于不知道这是什么纸(普通的宣纸或者手工抄纸,韧性没那么大,反复多次折叠后就破裂了),因此用里料来替代。

晾干以后,荷包料的正面和背面。背面处可见封口用的斜料。除了不知道古人用的什么纸张做封口之外,制作时候还发现,用浆糊粘贴的斜料也很容易脱胶,可能在粘着剂的选择上,古人也有其他妙法?

************************************************我是分割线**************************************
盘金福寿双全荷包的囊口:
盘金福寿双全荷包的囊口内侧,红圈内是残存的用于封接缝用的纸条的痕迹。
鸡心形抽绳荷包的囊口,囊口表料内侧可以看到黄色的封口纸,保存完好。

封口纸的细节,于面料无针脚衔接,都靠浆糊或者其他胶粘贴。表料破损处则露出了里面的纸袼褙。
欢迎大家补充资料,敬请指正~!
over~!!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