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早期至末期 织绣孔雀补子若干

(2013-08-24 22:04:18)
标签:

清代

孔雀

补子

刺绣

分类: 服装研究

     哦,发现很久没发博文了,今晚发了微博http://weibo.com/1278157541/A6gwC9bXH,想来就另为博文详细点解说下,以此充数吧。
     织绣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爱好,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也未曾阻挡了自己的喜好。以下一些解释,可能有误,敬请方家指正。

    我把这几方补子,按照清代时间区域,大至划分成早期,中期,和晚期三类。

清代早期
    清代早期的纹样造型还留有明代晚期的一些痕迹,比如纹样还没后来那样精细,比较下来要粗大,疏朗很多,颜色对比要强烈些,这几个特点倒是无所谓优点缺点,我自己倒是蛮喜欢的。

   第一张补子是个团形孔雀纹的补子。31.45 x 31.75 cm
   红蓝绿对比以,三晕色刺绣孔雀的身子、翅膀,因此显得过度很和谐,针法上大至使用了盘金、齐针、抢针为主、补子底子以金线盘金铺满,加上抢针的云纹,蓝绿色为主,点缀部分红色云,红日,因此整体显得金碧辉煌,云纹尚未脱离明代四核如意云纹的造型。补子下部为海水江崖,中立一湖石,盘以孔雀羽线,这也是清代早期补子的一个特点。边框以盘金刺绣卷草纹,似有孔雀羽线铺地。这样团形的禽鸟纹,在清早期多见,到了清代中期后就难得一见了。
清代早期至末期 <wbr>织绣孔雀补子若干
      第二张补子亦是清代早期的,云纹造型同上,也是盘金铺地,边栏为盘金回纹。最大不同是孔雀纹样了,此方补子孔雀为单足独立于湖石上的造型,回头望向空中红日,此类造型乃是后来清代补子的主流。
清代早期至末期 <wbr>织绣孔雀补子若干
    第三张补子亦是清代早期,云纹同上,边栏为盘金和孔雀羽线的卷草纹。孔雀纹样同为单足独立形,铺地的盘金少不同于前两方,行线乃是横平左右往返,因此光泽上稍不如前两方,但是平整度却要更好些。
清代早期至末期 <wbr>织绣孔雀补子若干

以上三方补子里的孔雀造型分为两类,但是用色却相当一致,都是绿头绿背,粉色腹部,绿+金的尾羽,红色的双爪,红、蓝、绿三晕的双翅。
**************************************************************************************************

清代中期

    清代中期进入乾隆时期,各种工艺纹样已经有了清代鲜明的特色。

     这方补子五彩皆有,边栏只是见解的两道盘金,孔雀造型为单足独立湖石之上,回头望向空中红日。爪下湖石已经不用孔雀羽线刺绣了,而成了彩色绒线平绣。背景的云纹不再是有明代特色的四核如意云纹,而成了清代特色的灵芝云纹。补子下部的海水江崖纹中从点缀部分云纹到横列一道云纹,且云纹云脚逐渐拉长而成为后世清代纹饰的一种极大的特色。孔雀用色尚有早期的特点。
清代早期至末期 <wbr>织绣孔雀补子若干
    这一方补子边栏承续早期,亦是盘金的回纹,只是不再使用孔雀羽线。孔雀的用色也逐渐脱离了早期的习惯,从造型上来说,也已经显得略有呆板,也不在是回头望日,而直接朝向红日一方。背景的云纹铺满地,显得极为繁复,眼花缭乱,云纹之间还点缀不少蝙蝠,两侧亦有不少花果,下部海水江崖尚显灵动,云纹也已经铺在最下,也点缀海水其间。针法运用较多,除了盘金,还有套针,齐针,打籽,缉珠,缉线,扎针等。
清代早期至末期 <wbr>织绣孔雀补子若干


*********************************************************************************************

清代晚期

    清代晚期以来,可以说各种工艺、审美都处于大退步,从补子上也可反映出来。

     这一方补子的边栏为盘金银的寿字纹样,边栏纹样比起之前又有不少创新。补子底部也满布云纹,且都为单衣的二晕蓝色。孔雀单足立于湖石之上,朝向红日。海水已经化为呆板的几何弧形,其下的云纹也成为造型一致的纹饰,云脚拉的更长,至少占据了画面四分之一的面积。
清代早期至末期 <wbr>织绣孔雀补子若干
     这是一方缂丝补子,清代缂丝技法趋于偷懒,不少细节都好用笔来添画。到晚期配色也变得死板起来。这方补子边栏为卍字不到头,内部画面几乎只有蓝色绿色和红色,显得极不自然,空中除了流云,还有暗八仙,八宝等吉祥装饰,下部海水江崖以及云纹都已经程式化,直白而无力。
清代早期至末期 <wbr>织绣孔雀补子若干

     这方补子亦是清代晚期到末期的一种代表,边栏为盘金和绒绣的福寿纹。孔雀这时候并非是和底子一起刺绣好的,而是单独刺绣好,裁剪下来,再贴到补子底子上,这样做比较方便搭配,也节省人力,如官员升官了,只要换禽鸟就行,不用换整个补子。整个补子内纹样,从云纹到海水江崖以及装饰的杂宝,都显得比较呆滞死板,已经毫无生气了。
清代早期至末期 <wbr>织绣孔雀补子若干

****************************************************************************

    最后进一步总结,比如红日都在左上,从一到四孔雀都是回头而望红日,但后面的就是直接抬头朝着太阳了,生动性立马就减低了。另外,从早到晚期,禽鸟所占体积也再不断减小。再次,补子下方的海水云脚,越到晚期云脚越长;云纹从少到多,从彩色到蓝色等等。

    以上囫囵解释了一通,就算作八月的博文留念吧。

ov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