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布资料补充——《从百衲到拼布,看中国的传统拼布工艺》

标签:
拼布中国百衲百纳传统 |
分类: 服装研究 |
这些图片资料用于补充拙文《从百衲到拼布,看中国的传统拼布工艺》(点击可查看)
因为具体信息不明,或者与文中所引资料重复等原因而没有放到文章中去,在此仅供大家浏览,请勿商用。部分图片如果大家知道具体信息,或者是由您翻拍,或者由您拍摄、您文章所用等,请告知,如不方便公布出来,请告知,我将删去图片。
以后发现资料不定时补充,顺序上就不按条理安排了。
这件百纳织物,信息不明,但是从局部的织锦或者刺绣风格来看,布料的年代应该是明中期或者其后的。整个织物所用布片大小不一,颜色多样,最外面镶嵌灰蓝色。明黄色和绯红的框条。
这件百纳织物在褐灰色双龙戏珠团花纹的底料上,套明黄、浅红的边框,里面用各色丝绸方形布片共100片,按照右斜向的方向竖排排列,整体颜色对比和谐,浓淡变化有序,视觉愉悦。信息不明,织物年代应在明末至清初左右。
这件百纳织物,在浅灰绿地的缠枝花织物上(从外表来看应该是妆花织物),套以浅红。明黄的框条。里面以121片大小相同的方形布片,按照中心放射呈菱形,层层向外拓开的形式拼缀而成;四角的布料为龙纹(可能是刺绣品),颜色搭配上用各种撞色对比,醒目而自然。织物时代应为明代。
清代戏衣背面,这应该是清初至清代中期的一件百纳戏衣,用粉红。月白和黑色三种缎料嵌错拼接,在拼接之后在其上又加以刺绣,别有一番风味。为戏曲中男子角色穿着。
云南红河州地区,哈尼族儿童的背儿带。后背下部为大块的球路纹百纳布片,上部为布条折叠成三角形后拼接成菱形格子纹
某地苗族服饰,衣袖采用了百纳拼接的方式。
下面这些图片是陕西、山西地区的端午儿童无毒马甲(百衲衣)或者百纳被之类
《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书中收录图片
这些儿童的百衲马甲,背面的拼布风格不知道大家可否觉得眼熟?我想如果对国内拼布稍微熟悉一点的人可能会想到金媛善老师的拼布作品,金老师从事拼布二十多年来,走遍全国大江南北,学习各地各民族的传统拼布手工艺,发掘出来,并结合自己的手艺加上朝鲜族的鲜明特色,使得她的作品别具一格,其风格尤其在韩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普及。可见,并非我们国家没有好的传统拼布艺术,而是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如果我们不知道咱们国家的这种传统拼布艺术,先接触到的韩国的拼布,我觉得一般人来看,都会以为那是韩国拼布的传统,实则不然啊~~(我也曾经那么以为的,原谅我有点痛心+羡慕、嫉妒、恨)
下面这些是传世的民国以后的儿童围嘴,都采用了拼或者贴补的技法(来源于盛世收藏论坛,图片太小,细节和压线就看不大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