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存取对学术交流系统的影响[文献综述]
(2011-07-21 14:40:34)
标签:
开放存取oa学术交流系统文献综述文化 |
分类: 图林日志 |
一、OA对学术交流系统的影响概述
Alma Swan(2006)认为,开放存取衍生于学术交流的漫长历史中,并且总是与技术和经济的变化紧密相连。【Swan, A. 2006. Overview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 Open Access: Key Strategic,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edited by Neil Jacobs. Chandos Publishing: Oxford. http://eprints.ecs.soton.ac.uk/12427/】
DAVID C. PROSSER(2003)论述了机构库与开放存取期刊在仍然保留同行评审重要作用的同时,如何为期刊出版的商业模式带来转变、节约社会成本并改善交流。传统上,期刊履行着四种功能:注册、认证、宣传与存档。新的信息环境下,对这些功能的整合是否仍能提供最佳效率,或者是否可以设计一种更好的系统能以不同方式满足这些功能进行思考,是有益的。方法之一即研究机构库与开放存取期刊间的互动。就个人而言,IR与OA提供了成果的集中存档,并加速了研究的传播与影响。研究机构则因支持的各类研究的问世,从不断增长的知名度和声望中获益。通过这种方式,IR作为机构广告,可以吸引第三方资金来源,潜在研究人员以及学生等。社会而言,IR确保了机构学术输出的长期保存。最后,更可贵的是,OA允许所有感兴趣的读者都能获取全世界主要的研究文献。【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 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models】
David C.
Prosser(2005)论述了开放存取给学术交流带来的影响。他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的青睐机构库和开放存取期刊。
三一大学(Trinity University)在其新闻稿中印证了这一观点。【Susie Gonzalez, “News from Trinity University,” http://www.trinity.edu/departments/public_relations/news_releases/091023openaccess.htm(accessed February 1, 2010).】
David C. Prosser(2005)还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OA作为一种学术交流模式与现有基于订阅的系统进行了比较。其调查了该系统如何服务于研究人员(如作者和读者),更广泛的读者群,以及出版者(社会和商业出版者),并从学术交流系统三个层次的需求上总结了两种学术交流系统间的差异。【Fulfilling the Promis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a Comparison Between Old and New Access Models】
Sherrie S. Bergman(2006)综述了给学术交流系统带来压力的关键因素,并介绍了一些OA实例、可负载的期刊出版模式、OA原则以及基础框架。他通过概述不断增长的、图书馆员、教职人员和研究人员为合作开发学术交流的新方法,包括开放存取期刊、数字化电子预印本系统与机构库而进行的国际运动,并促进联邦政府资助研究的公众获取,得出结论,OA运动作为对互联网发展,以及期刊价格上张的回应,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学术交流系统。【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movement:highlight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Paul F. Uhlir(2006)总结了不同类型科学信息开放获取的现有模式。【the emerging role of open repositories for scientific literature a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the public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Sir Karl Popper(2009)认为客观性不是单个科学家群体高度自控的产物,而是由公众控制和批评的结果。OA出版将论文内容公开,有利于接受各方的批评和审阅,保持对论文评价的客观性。【Information :Wissenschaft & Praxis】
二、OA存在的问题
Michael Day(2003)认为短期内,机构知识库作为保存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持续性管理资源,对于提高机构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有很大影响。但在机构库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潜在的威胁,表现在实践方面,存在版权纠纷、同行审查和质量控制、长期保存等问题,在文化问题方面,存在如在当前交流系统中期刊定位问题、写作和发表论文的不同动机问题、学科领域之间的文化差距、研究机构的不同性质等问题。【Prospects for institutional e-print repositor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2.1付费问题
虽然OA削减了生产和发行的成本,然而其它成本依然存在。
正如Anderson指出,为了使信息能够被公众自由和永久地获取,创作、出版和发行的成本必须由希望使用它们之外的其他人予以消化。网络消除了大多数发行成本,而不是全部。【R. Anderson, Open access in the real world: confronting economic and legal reality, C&RL News 65(4)(2004). Available at: http://dlist.sir.arizona.edu/351/02/SCHOLARLY_COMMUNICATION.doc
(accessed 16 August 2007). 】
尽管OA文献可由对用户自由获取,然而并不是免费的。与传统出版文献相比,它生产成本较低。【Thoughts on Open Access: An Interview with Diane Graves】
著名的OA专家以及开放存取新闻博客(Open Access News blog)的作者Peter Suber指出,“问题不在于学术文献是否可以毫无成本,而是在于是否存在比向用户收取费用和制造获取障碍更好的付费方法。【Peter Suber. “A Very Brief Introduction to Open Access,” http://www.earlham.edu/~peters/fos/brief.htm (accessed February 5, 2010).】
Charles Oppenheim表示,尽管过分夸大期刊定价危机在OA发展中的影响是一种误导,然而,新的学术期刊业务模式,如作者付费期刊,毫无疑问部分是为了应对危机而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传统期刊,大部分收入产生于订阅费用,作者付费期刊使其论文能在网上自由获取,其收入来自于作者负担的费用(极少)、作者雇主(有时)或是作者的资助者(通常)。作者付费期刊通过向作者收取投稿费、出版费,或者两者的结合,基本将包括同行评审在内的出版费用,从机构订户转移给了作者的资助者或雇主。该些费用将抵消出版的运营成本,包括处理和评审被拒论文的费用。【Electronic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open access】
如果作者付费的开放存取在广泛基础上采用,相对于订阅付费获取,收益流将较少来自于机构订户,从而导致高等教育机构将承担较大比例的费用以维持市场。【D. Stern, Open access or differential pricing for journals: the road best traveled? Online 29(2) (2005) 30–36.】
也有人称,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开放存取出版将有一个较低的成本基线,并且随着将一些行业用户的费用转移给作者,很可能导致高校和研究机构更高的成本。【D. Sainsbury, Open access is not the only science publishing model, The Financial Times 10 November (2004) 16.】
2.2质量问题
一种普遍持有的质疑即(尤其在商业出版者之间,以及较小程度上在作家之间),相较于付费期刊,gold OA期刊上的论文较少经过同行评审。这种看法具有两个根源:首先,gold OA期刊是新事物,还没有取得较高地位的机会;其次,存在一种由于收入取决于录用论文的数量,因而为了保持收入增长,编辑受到接受低质量稿件压力的想法。尽管还没有证据表明,gold OA期刊上的论文往往较付费期刊弱势(事实上,引文证据显示与此相反),然而Swan and Brown提出的这种看法,阻碍了一些作者向gold OA期刊投稿。【A.Swan and S. Brown, Authors and open access publishing, Learned Publishing 17(3) (2004) 219–24】
一种相关的忧虑是,OA是否真的如其所称,提高了一篇论文的引用次数(进而暗暗增加了影响)。这一事实得到了调查。证据明显表明,OA期刊的引用次数增加了,其反驳了上述提出的第二项控诉,即OA期刊编辑迫于压力下录用低质量论文。【I.D. Craig, A.M. Plume, M.E. McVeigh, J. Pringle and M. Amin, Do open access articles have greater citation impact?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1(3) (2006) 239–48】
2.3法律问题
当作者将其学术成果受让给出版者,作为出版者提高、提供和销售这一成果的回报,著名的“浮士德式交易”出现了。多年来,这一交易被作者视为公平并予以接受,然而由于OA的出现,这种情况不复存在。版权赋予所有者授权或阻止一系列所谓“限制行为”的权利,包括复制作品、修改作品、传播作品如通过互联网,以及在公共场所展示作品或广播作品。
OA带来了一些潜在风险。有些人可能以不正当目的利用OA成果,如盗版。在这方面,出版者和作者立场相同。但是,其它方面他们的立场可能分化,因为他们想要保护内容的主要动机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十分混乱,因为许多作者不清楚谁拥有其作品的版权。Swan and Brown的调查表明,在被问及“谁保留其自存档论文的版权时”,逾三分之一(35%)回答是他们自己,37%回答由出版者保有,6%表示由另一方(如雇主)保有。约四分之一(22%)不知道谁保有版权。【A. Swan and S. Brown, Open Access Self-Archiving: an Author Study (Key Perspectives Ltd, Truro, 2005】
其它研究中已发现了类似结果。【M. Bates, S. Loddington, S. Manuel and C. Oppenheim, Attitudes to the rights and rewards for author contributions to repositori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LT-J Research in Learning Technology 15(1) (2007) 67–82.】【E. Gadd, S. Loddington and C. Oppenheim, A comparison of academics’ attitudes towards the rights protection of their research and teaching material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33(6) (2007) 686–701.】
由于对版权所有权这种程度的混乱(或无知),说服作者保有其学术成果版权的运动,如英国的JISC和荷兰的SURF发起的,可能将面临一场艰苦的斗争。
虽然OA期刊允许作者保留版权,这是有代价的,即由作者举报版权侵犯,而非出版者。另一因素是,虽然OA出版完全符合版权法,赋予了版权所有者开放或限制获取的权利,其排除了出版者。【J. Cox, Evolution or revolution in scholarly publishing: challenges to the publisher. In: G.E. Gorman (ed.) Scholarly Publishing in an Electronic Era (Facet, London, 2005)】如此,在追踪版权侵权方面经验丰富的出版者,被很少或没有这些经验的OA作者取代。
出版者是否能与作者就版权问题和OA达成一致?这也许是可能的。因为作者对其作品提供了开放存取,他们无需保留完整版权,而为了让出版者出版,他们无需取得充分版权。这为找到一个满足双方所有需要的平衡点提供了希望。【P. Suber,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 Available at: www.earlham.edu/~peters/fos/newsletter/06–02–07.htm (accessed 21 August 2007】
遗憾的是,目前一些OA作者在其讨论列表中以及PRISM在其新闻稿中所采用的说法,没有对将在不久将来实现这一目标给予太多希望。
三、不同学术主体对OA的态度研究
Swan的一项调查表明,自存档、开放存取与机构库正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其调查结果显示,39%的调查对象已使用某种形式自存档;2%已在OA期刊上发表论文;如果雇主或资助者要求,69%愿意存档。【Swan Alma, Brown Sheridan [2004] Authors and open access publishing. Learned publishing 17(3), pp.219-224.】
Swan从作者态度与习惯的角度探讨了接纳这一概念的速度,十分缓慢。如果仅仅依托作者,充分实现开放存取需要很长时间。为了向研究者提供开放获取,还有更多机构或资助形式的要求。目前为止,只有少数高校和研究中心在这一方向上采取了行动。美国和英国,政府资助团体和私人资助者形式的研究资助者,如慈善机构和基金也已采取行动,以确保在开放存取基础上其支持的研究结果能够获取。世界各地均有迹象表明,这些行动将得到其它地方类似行动的追随。【Open Access: Key Strategic,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Chapter 1:Overview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Mark T和Shearer K(2006)对康奈尔大学的机构存储库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康奈尔大学的机构存储库几乎未被本校教师所了解和使用,其所收集的论文数量很少,有些院系的机构存储库甚至没有实质内容。多数教师喜欢使用机构存储库的代用品,比如个人网页和被认为比本校机构存储库更具有学术价值和更高认知度的学科存储库。通过调研,Mark T和Shearer K概括出教师不愿使用机构存储库的部分原因,比如,机构存储库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其他信息传播方式重复;机构存储库在版权保护政策上过于模糊,从而使版权作品面临被剽窃的风险;提交给机构存储库的论文往往未经同行评议,因此学术价值难以有效体现,等等【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A Review of Content Recruitment Strategies】
JI-HONG PARK(2007)对雪城大学八名教职员和6名博士生进行了开放式和半结构化的深入访谈,以探知研究人员对于开放存取的态度,并运用扎根理论的迭代步骤对研究人员的意愿因素和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了7个因素(perceived journal reputation, perceived topical relevance, perceived availability, perceived career benefit, perceived cost, perceived content quality,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和8个关系(6个积极的和2个消极的)。研究发现,perceived journal reputation, perceived topical relevance和 perceived availability是影响研究者出版和使用OA期刊的因素,除了这三个共同因素之外,perceived career benefit 和perceived cost会影响研究者在OAJ上出版,perceived content quality 和ease of use也会影响研究者使用OAJ。【Exploring the Willingness of Scholars to Accept Open Access: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Florian Mann(2009)调查了来自49个国家的1433名受访者,选取了Information Systems,
German Literature 和Medical
Science
Ian Rowlands(2005)对5513名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人员更关注开放存取这个话题(知道很多关于开放存取的作者比2004年上升10%,毫不知道开放存取的作者比2004年下降25%),在开放存取期刊上出版的作者从2004年11%上升到29%。在问及OA对现有学术期刊系统影响的时候,49.5%的研究人员认同会有削弱作用。作者认为,作为开放存取的结果,文献将更易获得,从而小幅缓解图书馆的预算压力。但他们并不相信文献质量会得到提高。同时,调查也研究了被访者对机构库的态度。多数被访者并不是很熟悉机构库的概念,38%的作者表示他们不愿在机构库存放他们的作品,但研究人员认为机构库较之开放存取期刊,对传统期刊系统威胁较小。【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The 2005 survey of journal author behaviour and attitudes】
IFLA2009年的大会上,在科学和技术图书馆部分(Science and Technologies Libraries Section)设置了“开放存取与学术交流”这一主题。其中,出现了一些有益概念:1、互动式同行评审,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Dr. Poschl在这一项目描述了欧洲地球物理协会的同行评审过程);2、中国学术交流中的最佳实践;3、对容易使人混淆的开放存取出版与机构库的分别讨论;4、自阿拉伯世界向北,而非阿拉伯国家间的阿拉伯式科学交流流程。STL的开放存取研讨中还有四篇出色的论文。Ulrich Poschl是EGU及其期刊使用的创新合作同行评审过程的杰出支持者;张晓林描述了对中国科学院开放存取责任和策略的完善;来自非营利组织电子信息图书馆的Iryna Kuchma讨论了整个发展中世界开放存取政策正在经历的变化,如南非在这一方面十分主动,比勒陀利亚大学出台了强制命令,而南非科学院对其期刊则采取了OA业务模式,东欧机构也迅速接受了OA政策;最后,来自突尼斯的Wahid Gdoura描述了其对阿拉伯高校开放存取的探索。【2009 conference report for STL】
四、不同学科对OA的定量与定性研究
Michael Day(2003)对于英国机构知识库的前景进行的研究表明,虽然在标准和软件工具的研究上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在组织方面发展依然不够。研究人员对于现有学术交流体系的依赖可能使得自存档和其他开放存取方法只能渐进式发展,并只能在一些学科上重点发展。【Prospects for institutional e-print repositor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Kristin Antelman(2004)运用引文分析法,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1到2002年间,哲学(602篇)、政治学(299篇)、电气和电子工程学(506篇)和数学(610篇)等四个学科的文献是否可以开放存取文献的引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可开放获取的文献比不可开放获取的文献对科研拥有更高的影响。机构库、OAJ等开放存取形式正长远的和自上而下的影响着现有的学术交流形式,同时,除数学之外的三个学科的开放存取文献多数通过作者的自存储实现,表现出不同学科的作者在以惊人的速度运用OA并从中获益。【Do Open-Access Articles Have a Greater Research Impact】
CAROL A. PARKER(2006)讨论了机构存储和开放存储给法律学术交流带来的改变。研究者的自存储促进了法律学术国际化和多学科交流,机构存储有助于保存数字化工作,目前大约40%的美国法律学院拥有机构库形式并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得到。成功的范例如Digital Commons、SSRN's Legal Scholarship Network、the Berkeley Electronic Press' Legal Repository、NELLCO's Legal Scholarship Repository等。作者认为,开放存取符合美国一贯的公共获取精神,法律学术的开放存取应该成为法学院的一种普遍原则。【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d the Principle of Open Access: Changing the Way We Think about Legal Scholarship】
Tove Faber Frandsen(2008)对《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的生物学(74)、数学(25)、药学和药理学(20)三个学科期刊的引用OAJ的数量进行统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证实,OAJ和非OAJ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但取决于不同的字段和子字段,OAJ和非OAJ的引用情况在不同学科呈现出不同的特点。【The integration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in 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system: Three science fields】
Charles Oppenheim认为,值得强调的是,OA不必适于所有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领域具有相对适中或零外部资助的特点,因此,作者付费模式下研究人员没有支付能力。除经济学外,这些学科领域还较缺乏交流预印本的文化,所以与硬科学相比,机构库的概念可能较少具有明显的吸引力。【Electronic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open access】
Richard K. Johnson指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十分不同。期刊是自然和物理科学出版的主要手段,而专著在人文科学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此外,部分由于文化障碍,相对于自然科学,数字技术和网络在人文科学中采用速度较慢。然而,这也可能是因为对人文科学资助资金的减少。在大多数自然科学领域,调查本身即比人文科学耗资大。增强基础设施以使自然科学领域电子传递成为可能,通常得到了联邦政府的科研资助。【The Futur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 the Humanities:Adaptation or Transformation? 】
五、OA的发展趋势
Swan认为OA在学术交流方面十分重要,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数字时代与“出版或灭亡”相对的规则。学术研究正在获得解放。【Open Access: Key Strategic,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Chapter 1:Overview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Derek Law(2006)认为,开放存取距离学术交流的中心仍有很长一段路程,并且面临着许多STM出版领域的大型商业力量。【open access:national policy initiatives as an alternative to personal commitment】
毫无疑问,商业出版与开放存取倡议将继续共存,而特定领域新的学术交流模式也会不断出现。很少OA支持者会否认大型出版集团将继续享有相当的财政资源,并建立声望的优势,更不用说巨大的市场规模,这些仍然是由教职人员面临的“出版或灭亡”的既定任期和晋升制度驱动的。然而,愈来愈多的新机构库、DOAJ列示的新期刊,获取政府资助研究的国际纳税人持续的压力,研究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学术交流人员”职位的出现,最大STM期刊出版商对新的出版模式的探索,都提供了大量学术交流系统已被永久“开放”,“The Big Deal”时代已经结束的证据。【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movement:highlight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Karen M 等人(2006)认为,OA的发展为出版商、社会和非营利性出版商、消费者团体、图书馆员、研究人员、机构和资助者都提出了新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解决可能出现的连续出版物定价危机,需要发展更多的OA和SPARC型期刊,并随着时间推移建立和影响传统的职称评定和竞争机制;增加机构库和自存储,发展有效的信息挖掘工具;有更多的如PubMed Central的机构提供免费的获取。在一段时间内,不同的出版模式和趋势可能会并存,但对于目前结构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有待解决的难题是所有不同实验、提案、商业模式和政府行为将如何改变并最终影响图书馆和学术出版的未来。【Open access: implications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medical libraries】
Charles A. Schwartz,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馆藏管理副主任认为,OA可能成为学术交流系统的转折点,然而不是通过学者对商业出版商的革命,也不是因为其提出了一种更为低廉的替代系统。Schwartz预言:学术交流系统中开放存取的精妙和复杂需要若干年才会显现(Schwartz,2005)。随着系统的发展,图书馆员将继续纳入各种数字媒体的OA资源到图书馆目录、网关和门户网站,以及在线研究工具中,并与技术专家和学者合作建立机构库。技术开发人员将继续设计基础设施,使学者通过谷歌和图书馆接口定位OA资源更加容易。馆藏馆员则需继续了解OA的最新进展,将OA材料与支持学术社区的资源总体整合,优化利用新兴技术,不断扩大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同时作为变革的驱动者,努力控制商业出版的学术期刊的价格。【Reassessing prospects for the open access movement】
Nicholars Joint(2008)指出,现在研究信息系统(CRIS)中的自主评估机制对研究成果客观评价的需求,在保存传统商业期刊作用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OA的发展。欧洲大陆研究资金的分配主要基于两个基础:意识申请方提交的自主申请,二是通过科学计量评价系统或质量评估实际那,根据各部门和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分配资金。不断增长的研究评价的重要性起到了保存商业期刊的作用,巩固了在有声望出版物上发表作品的需求。同时,这种评价环境还要求研究成果尽量可是,更多的接受同行评议,以正式和提高研究质量。OA可被视为一种完美的手段。所以OA出版和商业期刊在某种程度上是互相兼容,甚至是互补的。【Current research information systems,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and libraries: ANTAEUS】
国际图联在其开放存取声明——厘清国际图联的立场和策略中提出,目前主要的学术交流模式——通过学术期刊的订阅——难以持续发展,并且不能从全球社群的利益出发有效运作,因而,开放存取是国际图联2010-2015战略计划的核心支柱,其采取了将这一问题融入国际图联现有和拟议活动的全局方法。IFLA将建议其成员组织在:在国家政策中促进开放存取;刺激图书馆成员在其社区促进开放存取,并采取措施扩大开放存取的影响;为促进开放存取,丰富地方和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辅助国家政策中开放存取知识,以及公共资助的研究和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支持促进开放存取的组织、项目、计划和服务;与SPARC、EIFL和LIBER一起,IFLA还将向其成员组织提供建议、宣传资料以及实践指导。【国际图联开放存取声明——厘清国际图联的立场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