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稼轩长短句》版本源流考证

(2008-07-14 21:16:32)
标签:

稼轩长短句

版本源流

图专

文化

分类: 图林日志

【摘要】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作品, 其中以词的成就最大, 位居南宋爱国主义词章之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四卷本和十二卷本两种。十二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有元大德三年(1299)广信书院所刻本及其传本。本文就十二卷本的《稼轩长短句》,梳理其的版本源流。

【关键词】《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   版本源流考证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作品, 其中以词的成就最大, 位居南宋爱国主义词章之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宋史》卷四百一《辛弃疾传》说:“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四卷本和十二卷本两种。四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四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明代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十二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有元大德三年(1299)广信书院所刻本及其传本,如四印斋刻本等。现梳理十二卷本的《稼轩长短句》版本源流如下。

一、祖本

《宋史·艺文志》说:“《辛弃疾长短句》十二卷。”这个十二卷本在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中有记载:“宝谟阁待制济南辛弃疾幼安撰信州本十二卷,卷视长沙为多。”清代王鹏运在校刻《稼轩词·记》中也说:“《稼轩词》向以信州十二卷本为足本。”

从以上记载可知,稼轩词十二卷本又称《辛弃疾长短句》或《稼轩长短句》。该集中收有辛弃疾“丁卯八月病中作”的《洞仙歌》,该词作后不满一月,辛弃疾即去世。因此可以推断十二卷本是辛弃疾去世之后编成的。

十二卷编成之后,在宋时即出现了信州刻本。明代李濂在《批点稼轩长短句·序》中说:“余家藏《稼轩长短句》十二卷,盖信州旧本也。”

十二卷所收词比四卷本多, 共收572 首, 字句也比四卷本有所改定, 而题语也较详明。

宋刻信州十二卷本,今已不传。

二、宋元本

十二卷编成之后,在宋时即出现了信州刻本。明代李濂在《批点稼轩长短句·序》中说:“余家藏《稼轩长短句》十二卷,盖信州旧本也。”宋刻信州十二卷本,今已不传,但是以此为祖本的钞本或刊本仍然流传至今,比较重要的有:元大德广信书院本、小草斋钞本稼轩长短句十二卷、陶湘影印小草斋本、清王鹏运四印斋刻稼轩长短句、清吴重熹《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本、明王诏刻本、李濂批点的《稼轩长短句》十二卷本、明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清辛启泰《稼轩集抄存》本。

元大德三年(1299年)广信书院刻《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后有“大德乙亥中吕月刊毕于广信书院,后学孙粹然,同职张公俊”两行。据北京图书馆《中国版刻目录》图305:“此本酬和赠送范先之词共十首,别有宋时甲乙丙丁四溅本八首都作‘廓之’,余二首不著姓名。案范先之原名当作‘廓之’,四卷本刻于宋宁宗赵括即位前,故用本名。此本则本则刻于宁宗朝,或已在稼轩身后,故刻时避宁宗讳嫌名改‘廓之’为‘先之’。可见此本渊源之古。”

广信书院刻本流传至今,但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中说:“宝谟阁待制济南辛弃疾幼安撰信州本十二卷,卷视长沙为多。”这说明了元本仅仅是宋信州本的翻刻本。邓广铭先生于1958年改定的《书诸家跋四卷本稼轩词后》一文中认为:“十二卷本编次体例颇严,稍涉轻懁或拙滥之作,尚多摈而不录,更无论于赝鼎矣。”到了1991年修改《稼轩词编年笺注》毕,写《增订三版题记》时,他又指出:“细考这个版本(指广信本)的渊源,知其必出自曾任京西南路提刑的嗣子所编定、由稼轩之孙辛肃请求刘克庄写了序文,嗣即在上饶予以刊行的那部只收词而不收诗的《辛稼轩集》。既是如此,则凡收录于广信书院本中的全部辛词,自不至有赝品属入;而其中对同调各词的编置次第,对于辛词的编年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三、明本

1、李濂批点、王诏刻写的稼轩长短句十二卷

明嘉靖丙申(1536年)春二月,李濂批点《稼轩长短句》。据序言载,李濂家藏《稼轩长短句》十二卷信州本,其“归田多暇,稍加评点”,而“开封贰郡历城王侯诏读而爱之……请寿诸梓,愿惠一言以为观者先”。在王诏的请求下,李濂将自己评点的《稼轩长短句》交与王诏,在开封校刊重刻,并写序一篇。据专家考证,该词集源于十二卷信州本,但与十二卷元大德广信书院本有所不同。

2、毛氏汲古阁稼轩词

明代毛晋, 将王诏本长短句十二卷删去李濂的序文和批点, 把十二卷改为四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它收录宋代60 位词人的作品, 排列的次序以词集付刻先后为准, 各家之后都附有跋语, 简要介绍词人与作品的风格。在稼轩词集后毛晋也写了跋语。毛晋将稼轩词十二卷改为四卷, 原因是想与《文献通考》及《宋史·艺文志》所著录的卷数相合, 虽是四卷, 而编次与王诏《稼轩长短句》十二卷本同。

清光绪十四年(1888 年) , 钱塘汪氏据明毛氏汲古阁本重刊《宋六十名家词》。又, 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集部词曲类所收稼轩词四卷, 为清代嘉庆年间辛启泰所辑《稼轩集抄存》, 其中所收稼轩词, 均依毛氏汲古阁本刻入。

四、清本

1、四库全书本

《四库全书》集部所收稼轩词为四卷本。根据纪昀等撰的提要记载:“臣等谨案稼轩词四卷,宋辛弃疾撰……书录解题载稼轩词四卷,又云信州本十二卷,视长沙本为多。此本为毛晋所刻,亦为四卷本,而其总目又注原本十二卷,殆即就信州本而合之,欤其集就多讹异。”

2、四印斋刻稼轩长短句

清光绪年间,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选辑五代、宋、金、元诸家词别集、总集及《词林正韵》等二十四种,后附《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其中宋词二十四家,元词七家。校勘均较精审。《四印斋所刻词》取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中的稼轩词重刻,又根据元大德广信书院本还其原来的卷第,将毛氏汲古阁四卷恢复成原来的十二卷,而对自明以来的各本误处稍有勘正。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王氏刊印。民国时,中国书店据清光绪十四年王氏本影印。

3、稼轩长短句十二卷

清代吴重熹辑《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收录稼轩长短句十二卷, 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金陵刊本。

4、小草斋抄本稼轩长短句十二卷

1961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影刊宋金元明本词》 收有《小草斋抄本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又,1961年由北京市中国书店合辑、中国书店影印的《影刊宋金元明本词五十种》第三函第十八、十九册载有《小草斋抄本稼轩长短句十二卷》。两册均没有标点符号,没有断句。

五、版本源流梳理

 

《稼轩长短句》版本源流考证

六、善本

《稼轩长短句》大约成书于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辞世之后,自宋代起就有多种版本流行。

传至现今的版本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四卷本,一是十二卷本。四卷本基本上保持了宋本的原貌,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为研究辛弃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收词较少,比十二卷本几乎少了1/3。

在现存的《稼轩长短句》各种版本中,首屈一指的当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元大德三年(1299)铅山广信书院刊本《稼轩长短句》为十二卷,共辑录辛弃疾词573 首,为传世孤本。卷十二后有“大德己亥中吕月刊毕于广信书院,后学孙粹然、同职张公俊两行。”指出该本的刊印时间、地点、负责人等内容。辛弃疾南渡后,居铅山、上饶两地时间最久,并于开禧三年卒于铅山。所以此处所说的广信书院,疑即铅山之稼轩书院。

此书卷一第一叶版心下镌“信铅畅叔仁刊”6 字,信铅为信州铅山县之简称。铅山、上饶宋时均属信州。

《宋史·艺文志》著录有“辛弃疾长短句十二卷”,《直斋书录解题》亦著录有“稼轩词四卷,又信州本十二卷”。而宋代信州本不传,此广信书院刻本,疑为覆刻宋信州本。此十二卷本流传比较广。明嘉靖十五年(1536)王诏刻《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嘉靖二十四年(1545)何孟伦刻《辛稼轩词》十二卷,皆出自此本,明末汲古阁刻《六十名家词》中《稼轩词》虽并为四卷,而编次与信州本同,亦根据嘉靖本覆刻。

全书均采用行书写刻上版,笔墨飞舞,字画圆润秀丽,疏朗悦目,独树一帜,是元代刻书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清顾炎武称“宋元刻书,皆在书院”。元代刻书的许多精品皆出自书院,当时主持书院的山长多为著名学者,他们亲自校勘,书院又有学田收入作为刻书的经费,所以书院刻书大多非常精致。其精致程度从此书可得领略。

由于此书珍贵,故其迭经名家收藏,清初藏苏州朱之赤家,嘉庆时为著名藏书家黄丕烈所藏。当时顾广圻馆于黄丕烈家,书中原缺的三叶,由顾广圻据黄丕烈藏毛氏汲古阁钞本,检原书所有之字集而补钞,使此书复全。书中钤有袁氏鱼叔、梦鲤、朱之赤印、朱之赤鉴赏、黄丕烈印、荛圃、广圻审定、曾藏汪阆源家、宋存书室、四经四室之斋、杨绍和读过等印。表明原书由黄丕烈转归汪士钟所有,后入藏杨以增海源阁。近代著名藏书家周叔弢先生得于海源阁后,慨然捐献国家图书馆。

本书还有清黄丕烈、顾广圻跋以及陶梁、瞿中溶、汪鸣銮、王鹏运、许玉瑑等名家题款。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还极具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    纪昀等. 四库全书总目. 北京:中华书局,1965

2、    脱脱等.宋史. 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5、    上海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 北京:中华书局,1982

6、    中国基本古籍库: www.soshen.cn/download/clientsetup.rar

7、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http://www.lib.whu.edu.cn/download/skqs.ra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