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

(2008-06-27 15:53:01)
标签:

文化

分类: 图林日志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武汉大学图书馆在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出现的一些不足,为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武汉大学图书馆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给大学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网络环境,图书馆的馆藏模式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向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仅靠馆藏的图书文献是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的。因此,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中越来越重要了。作为高校图书馆,必须拥有或可以获取足够、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要求,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

一、目前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① 电子图书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较著名的中文电子图书服务系统主要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等。

② 电子期刊现状。

目前已经建成的电子期刊主要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的数字化期刊子系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其中最大的两个就是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③ 搜索引擎现状。

搜索引擎是一种计算机自动搜索软件。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将搜索到的网页编入数据库中,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动标引,当用户使用时,通过输入检索词,搜索引擎将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匹配,然后产生搜索结果。对消息查询而言,搜索引擎是一个很有帮助的工具。目前较为著名的搜索引擎有国外的GOOGLE、YAHOO!和国内的百度、雅虎、中国搜索、搜狗搜索等。

④ 数据库现状。

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最为显著的成就当数为数众多的各种数据库了,据调查,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的在线数据库多达五万个。现在较为著名的数据库有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等等。

由这些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而在以知识和信息立国的新世纪情况下,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由信息服务已经逐渐转变为知识服务。但是,大学图书馆怎样进行更好的知识服务,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以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对这一现象进行一些见解。

二、武汉大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商业电子出版物的选购,二是数据库建设,三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一)商业电子出版物的选购。

根据程焕文、潘燕桃所主编的《信息资源共享》一书中所下的定义,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其主要包括普通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电子出版物两大类。而商业电子出版物是指由出版商或电子资源提供商生产发行的、商业化的正式出版物,包括了商业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以及其他以购买或授权适应的方式共图书馆内部用户或远程用户使用的电子资源库。目前采购商业电子资源是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馆藏建设最主要、最方便、最快捷的一条途径。

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商业数据库的购买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制定采购政策,探索采购模式

武大图书馆力图在以印刷纸本文献为基础的现实条件下,有选择地购置学术价值较高的电子文献数据库,积极引进代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网上数据库和电子文献,建立馆藏印刷型文献、馆藏数字化文献和网上文献信息三位一体的文献资源体系。其馆藏文献建设中,印刷纸本文献占60%,数字化电子化文献资源占40%,从而使本校文献资源保障率和校内可获得率达到90%以上。

武大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订购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规定了包括资源收藏的范围、收藏的流程、购买数据库的要求、试用原则、中外数据库的购买形式、备份原则、处理电子馆藏和纸本馆藏的关系原则等等。

而关于数据库的评价原则,武汉大学图书馆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将馆员评价和读者评价相结合,前者关注内容和使用便利性,后者关注综合性能;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从客观和主观等多个方面获取关于数据库最全面的评价。

(二)数据库的建设。

自建数据库是指图书馆利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光盘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将馆藏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音像型文献等传统介质的文献,转化为数字化、电子化的光盘信息或网络信息的工作。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主要包括书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以及各馆根据自身的收藏特色、地域特色、技术力量、经费条件建设的特色数据库等。 目前武大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有:①SCIE投稿指南数据库②重点学科导航库③学位论文全文库④长江资源数据库。

武汉大学图书馆参与了CALIS“十五”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的构建。这一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吸引了61个学校的75个项目立项,其主题范围包括了地方文献、历史文献、政治、医学、文学艺术、人物、区域文化、农业、经济、教育、材料科学、矿业石油、机械工业、通信技术、电子科学、轻工业、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及其他工业等各个领域,申报的新增数据5万,在网上已提供检索的数据65910条,其中论文库42438条、新闻库10401条、图像库4093条、知识库5546条、媒体库496条、网源库1036条、图书库1922条。

武汉大学图书馆自建的长江资源库是CALIS“十五”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中的一个项目,由武汉大学图书馆承建,采取合作建设模式,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进行合作建设,配套经费5万元。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长江流域信息资源库,记录总数量163972条,包括书目、文摘、文本全文、图像和视频等数据类型,全文比例达34%。该数据库是为了推动长江流域的信息资源利用而逐步形成的我国长江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服务平台已经为国家和地区高层领导提供了宏观决策信息,为沿江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研究建立了研究基地,为长江防洪、治理环境和灾害预警应急方案提供了数据,为保护长江流域传统文化遗产留存了历史记录。

长江资源库收集的资源是以长江流域为主线,按用户的不同需求,收了集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报纸文章、网页资源、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资源,数据的形态包括了目录索引、文摘、全文和知识单元等。其下设的子数据库按照学科分类有:长江流域库、长江环保库、长江水利库、长江经济库、长江旅游库、长江文化库和长江百科库。

长江资源库作为武大图书馆的重点的自建特色数据库项目之一,在构建过程中这顶了严格的规范和流程。在标准和规范方面,武大图书馆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包括: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字化加工标准、服务标准等,制定了一系列的专用工具表,如《长江资源库分类表》、《长江资源库常用学科代码表》等;在技术平台的选择上,长江资源库将文字型资源和图像、视频、音频、标本、藏品等资源分别进行不同的数字化,加工方式采取扫描加工(少量自扫、大量外包)和直接录入两种模式;数据格式上,对于文字型数据。图片数据、视频、音频数据等大多采用国际通行的格式。这些标准化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使得长江资源库具有极高的适用性。

当然,数据库的最终目的还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而长江资源库在信息服务方面,也具有强大的适用性。在检索功能上,支持快速检索(任意字段)、简单检索(题名、作者、关键词等各种简单的单项检索)、高级检索(布尔运算符的组配检索)、二次检索(在上一次检索结果集中再次进行检索或限定检索)和全文检索(可在大文本中进行任意词的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尽力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浏览方式上,支持分类浏览(按学科、长江分类、文献类型、地区)和图式浏览(按地区、旅游景点);在文献传递上。采取信息定制、参考咨询和专家咨询向结合的方式;在系统管理与维护上,采取了如用户管理与认证、资源发布管理、权限管理、统计管理、数据维护和数据交换等多种方式。而它们所采取的服务方式,也是遵循了服务读者用户的原则,按照CALIS的协议,参建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相互免费开放,向CALIS成员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向非CALIS成员馆收取一定成本费并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对社会读者可采用收取年租费或计次费的办法并对涉及版权和保密的一次文献,采取由建设单位自行选择发布的方式,尽可能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网站的建立不仅仅是图书馆传统功能的拓展, 更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作为一个信息提供机构, 图书馆的根本任务在于为读者提供最方便的信息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使图书馆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 能否抓住机会成为网络世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关键。可以说, 图书馆发展最大的变化是:以网络为中心而不再以图书馆建筑为中心, 以利用网络提供有序的数字化信息为中心, 而不再以提供传统印刷型资源为中心。这一切都取决于网站建设的成功与否。而在网站建设中占有重要分额的就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如何提供高效的网络导航,为读者提供方便的服务,成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当务之急。

所谓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就是图书馆可以根据馆藏发展需要,按照用户需求挑选出来的具有高度价值的知识信息,经过搜索、选择、分类、编辑、整理、加工、发布等处理流程,最后以有序的方式提供给读者,使其成为本馆的现实馆藏。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包括这样几种模式:1、建立网上资源库。结合学校的性质和教学任务,利用网络上的搜索引擎等有目的有重点的挖掘与本校教学和科研相关的国内外权威性、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检索到网上的资源库里,按照标准语言进行标识,提供给广大读者使用,把网上无序的资源信息变成有序化,节省读者网上查找的时间。即建立网络导航。2、建立网上资源地址簿。搜集网上资源地址,将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网址地址随时加入浏览器的地址簿里,分门别类的排列,便于读者查找。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热门网站的推荐。3、下载电子文献。下载利用率高的电子文献,丰富电子文献库,方便读者使用。

热门网站的推荐是将信息量大、有价值的网站进行科学分类、揭示和链接,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服务方式。比如扬州大学图书馆的热门站点推荐,就按照搜索引擎、扬州相关、就业信息、大众媒体、网上购物、软件下载、教育网站、生活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推荐,列出了在以上一个方面做的很出色的网站,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在这个方面,武大图书馆很明显做的还不够。

学科导航是指针对特定学科,选择有价值的网站或网页并进行科学分类、揭示和链接的服务方式。这方面做的很好的有新建成的信息管理学院重点学科资源导航和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建设一期工程。信息管理学院重点学科导航针对本院的特色,列出了与该院的核心专业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相关的研究动态、教育机构、组织机构、专家学者、学术交流、专业出版物、相关链接及一个专门的信息资源研究学术资源导航,基本上囊括了相关的信息。而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根据按学校分类和按学科分类等两种方式,列出了若干的CALIS重点学科一览表。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是靠一个图书馆的实力就足以完成的,因此,许多的学科导航门户网站大多是几个成员馆合办或是由CALIS牵头共建。这方面目前做的比较出色的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信息门户、社会科学信息网关、方略学科导航系统和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建设二期工程等。这些学科导航门户网站大多按照科学分类的方法,通过学科专家,对学科内核心、稳定和持续的互联网上学科信息资源的分析、选择和整理,为用户提供权威的网络学科资源导航,并整合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及其检索利用。比如方略学科导航系统就是由经典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等28个学科网站组成的学术网站集群,并在每个学科网站下设有知识要闻、国际动态、人物、学科导航、研招资料、会议中心、学术指南、知识库、方略之星、方略聚焦、方略论坛、方略博客等十几个栏目,从而形成一个集合了多学科、多层面的学术网站群,使得各个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三、小结

通过对武汉大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考察学习,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商业数据库的购买和使用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商业数据库,由于目前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如检索程序复杂、无法实现自由的跨库检索等不方便使用的情况,图书馆在进行采购时就更加要注意,防止出现采购严重重复的数据库。在这方面,武大图书馆做的很好,所有新增数据库原则上要求先试用,所有增订数据库需要提交书面订购报告,同时要交由专门的电子资源订购专项工作组进行审核。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字资源建设经费的作用,提供最为方便快捷的数字信息资源服务。

2、图书馆在推荐其定购的商业数据库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武大图书馆通过各种手段来宣传、推广各种数据库及特色数据库, 它们利用文献检索课、读者培训等机会来介绍各种库的使用,另一方面, 图书馆建立适当的机制和平台,制定了一系列的数据库评价制度并开发出一系列测试所采购的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及读者反馈等方面的系统,鼓励用户对各种数据库进行评价, 提出意见与建议, 从而改进信息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要注意建设适合用户需求的公共数字资源平台,采用国内外的行业标准,避免技术上的低水平重复等方式建设适用性良好的数据库。同时,注意共享其他馆的建库成果,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参加CALISD的高校专题特色库建设进行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4、图书馆设计的网络导航,既要有学科针对性,又要能反映大学生的生活。图书馆必须经常留意和调查目前读者常用的网络资源。网络导航将不应仅仅是对其他院校图书馆网站的链接, 而应该是一个为读者提供丰富而方便的优良网络资源利用指南。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合理的结构设计来容纳浩瀚的网络资源, 而且需要由专业人士负责维护, 发现新资源, 淘汰失去价值的旧资源, 将网络导航保持在最有效工作的状态, 成为用户做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特别需要引起总是的工作就是对于网站的维护,及时清除网站导航中的“死链”。网站导航最重要的是站在读者使用的角度想问题,只有真正树立起为读者服务的责任心,才能自觉维护网站的使用,最大限度的便捷读者的使用。

5、E线图情这一商业性质的学科导航门户网站的出现,标志着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并不再是图书馆一家的责任。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商业性质的数字信息资源提供者的出现,将会极大的冲击图书馆的市场。因此,图书馆必须引进竞争意识,加强与外部的交流沟通,不仅仅在图书馆联盟之间,还应扩展到商业网站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图书馆的活力,在竞争中找准图书馆的定位,为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工作创造条件。

6、特色仍然是在网络环境下,一个图书馆能够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提哦阿建。CALIS所开设的高校专题特色库建设,实际上也是为高校图书馆敲响了警钟。只有将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办出特色,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才可以获取更多的数字信息资源,才可以最大的满足本馆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  宛 玲:高校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有效发展·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 (6)

2、  杨玛萍: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4)

3、  陆 娜、李 纲:论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情报科学2004(2)

4、  黄亚海: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8)

5、  刘仁和、颜作辉:数字图书馆刍议·高枝图书馆工作2001(5)

6、  吴志荣: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图书情报知识2000(3)

7、  姜汉卿:高校图书馆应对信息化挑战之思考·图书与情报200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