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片摄影杂谈 |
分类: 北京纪行 |
国家植物园(南园)原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收集栽培各类植物5000余种。既是一所专门从事植物引种驯化的科研机构,又是培育、展示濒临植物品种的重要窗口。
牡丹科技文化展室内外生长的牡丹姹紫嫣红,雍容华贵。
展览温室内的大王莲、睡莲,随波荡漾,分外迷人。
珍稀濒危植物展室内的植物也茁壮茂盛,绿意盎然。
菩提树有“佛门圣树”之称,原产于印度,国家植物园南园温室内的这棵菩提树是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菩提”本是梵文音译,意思为觉悟、智慧。佛教用以指豁然彻悟的境界,而修成菩提是佛教徒的最终理想。相传,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后来佛教视菩提树为“圣树”。
菩提树属桑科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5米,直径可达2米。树干凹凸不平,叶片呈心形,前端骤然变得细长似尾,枝繁叶茂,树冠亭亭如盖,冠幅广展,生气勃勃,翠绿挺拔。两千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1954年10月应中国政府邀请,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来华访问,并带来一株从当年佛祖坐禅的那棵大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幼苗,赠送给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
这株珍贵的菩提树幼苗高l5厘米,有5片叶子,装在一个紫砂盆里。当时由周恩来总理以隆重的仪式接受,安奉在北京,随后转交给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养护。每当国内外高僧前来时,都请这棵圣树接受高僧们的顶礼膜拜。时至今日,当年的幼苗已有5米多高,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并结了果实,成为热带温室中的名贵佳木。
栉风沐雨的古大油松。
巨大的树木硅化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