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图片杂谈 |
分类: 北京纪行 |
景山公园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曾是全城的制高点,总面积23公顷。
景山为元、明、清三代御园,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在紫禁城的北边,是紫禁城的陪衬建筑。古代建筑讲风水,要前水后山,没有山水也要人工造山水,景山就是人工造成的山。据史书记载,景山高度为14.7丈,按1清尺等于0.32米计为47.04米,是明清北京城的最高点。在600多年前的元代,这里还只是一个低矮的小土丘。明代修建紫禁城时,小土丘成了堆放煤炭的地方,于是便有了“煤山”的俗称。明永乐年间,开挖故宫护城河时,泥土全部堆积于此,小土丘终成大山,于是又有了“万岁山”的威名。“景山”之名是清初由顺治帝确立的,“景”是高大的意思,景字由日和京组成,“京”上之“日”即皇帝天子。那时景山还是只有山,没有亭,到了乾隆年间才在景山的山峰上建了五座观景亭,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五座亭子都重新进行了修饰油彩,红柱彩瓦,雕梁画栋,五颜六色,金碧辉煌,非常漂亮。
周赏亭为景山五方亭之一,是明代建筑的基础上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兴建的,为孔雀蓝琉璃瓦覆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是重檐攒尖的圆形古亭,亭高约为11.3米,建筑面积近100平方米。周赏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宝生佛,为铸铜镏金的佛像,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劫去。
富览亭是明代建筑的基础上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兴建的,为孔雀蓝琉璃瓦覆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是重檐攒尖的圆形古亭,亭高约为11.3米,建筑面积近100平方米。
辑芳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翡翠绿琉璃瓦覆顶剪黄边,是重檐八角攒尖古亭,亭高约14.2米,建筑面积约为110平方米。辑芳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阿弥陀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劫去。
观妙亭与山西侧的辑芳亭相对而建,其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是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兴建的。观妙亭为翡翠绿琉璃瓦覆顶,黄琉璃瓦剪边,为重檐、八角、攒尖古亭,亭高约14.2米,建筑面积约为110平方米。
万春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位于景山中峰,高17.4米,建筑面积292.4平方米,三重檐四角攒尖,黄琉璃瓦顶,气势雄伟。其东侧分别为观妙亭、周赏亭,西侧分别为辑芳亭、富览亭,五亭依山就势,对称协调,是我国古代园林中的佳作。站在万春亭上可以俯视北京全城的壮丽景色,被人们称作“京华览胜第一处 ”。
景山公园崇祯自缢处位于景山东麓,原有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这是明崇祯朱由检自缢的地方。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于1644年3月攻入北京,崇祯3月19日逃到景山,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以腰带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之上。十年动乱期间,老槐树被当作“四旧”砍掉,1981年在原址新移栽了一棵古槐。1996年,又将东城区建国门内北顺城街7号门前一株有一百五十多年树龄的古槐移植至老槐树原处。历代均有诗文评议此处。清代《燕都杂咏》云:“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现此处立有碑刻两通,分别为“明思宗殉国处”碑和“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
景山公园寿皇殿作为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神像的处所,是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有正殿、左右山殿、东西配殿,以及神厨、神库、碑亭、井亭等附属建筑。垣墙呈方形,坐北朝南。外有4柱9楼木牌坊3座,分东、南、西三面,均为琉璃筒瓦庑殿顶。通面阔16.2米,均带斗拱,门前正中有牌楼式拱券门3座。1954年寿皇殿辟为北京市少年宫,2018年修缮完毕向公众开放。
景山公园关帝庙始建于明代,为前后两重院落。现存建筑面积31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710平方米,利用历史建筑的特色,设计了景山关帝文化展,内容包括局部原状复原、真武殿展陈、文化介绍、文创展示等。
景山白皮松美观挺拔。
康熙皇帝命名的“二将军柏”。
千年古槐“槐中槐”。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
后一篇:【河南】安阳天宁寺掠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