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图片杂谈 |
分类: 北京纪行 |
首钢,始建于1919年,它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从艰难起步到改革腾飞的全过程。1978年作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8家试点企业之一,在全国工业战线率先实行了“承包制”。1994年钢产量从1978年的179万吨扩大到824万吨,名列全国第一。北京申奥成功后,为改善北京的整体生态环境,从2005年起开始逐步压产、搬迁,进行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2010年底,首钢北京园区全面转型,被打造成了北京工业遗存再利用的典范和城市复兴新地标。
首钢有着辉煌的历史。1919年从美国进口的高炉,顶燃式热风炉和无料钟炉顶技术为首钢自主发明的世界尖端炼钢技术,后首开中国向国外出口炼钢技术的先河,中国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线材生产厂,20世纪70年代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曾占北京市利税1/4,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钢铁工业生产厂区。主要遗存:高炉、转炉、冷却塔、煤气罐、焦炉、料仓;运输廊道、管线,铁路专用线,机车、专用运输车等。
首钢的三号高炉,算得上是工业园的名星。它身前的秀池,始建于1940年,以前是炼铁系统所用的晾水池,让身姿伟岸的三高炉在波光掩映下多了一份柔美。用首钢人的说法,这叫“铁骨柔情”。二因这里是北京的网红“秀场”,举办过各种潮流活动和展览。不少科幻主题的活动最喜欢在这里登场,或是工业建筑的厚重和力量,跨越了时空。三是高炉高107米、直径80米,当年为首钢立下汗马功劳。从1959年5月建成投产,一直生产到1970年2月才进行大修,大修周期达11年之久,成为首钢大修首破10年纪录的第一座高炉。1959年,三高炉即将建成投产前夕,迎来了梅兰芳先生的演出。戏台搭在了三高炉的南侧场地,梅先生在台上表演了《贵妃醉酒》、《宇宙锋》等戏剧片段。如今粗犷纵横的钢筋铁架,依然铭记那些激情燃烧的往昔岁月。夕阳西下,余晖洒满炉身,又倒映水面,诗情画意,使人流恋忘返。
火车乐园。
新建成的新首钢冬奥滑雪大跳台。
新首钢大桥,宏伟气派。
在首钢园远眺石景山。石景山,位于石景山区中西部,永定河的东岸,海拔183米。在历史上曾有人把它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点描述为:“东临帝阙,西濒浑河”。其实“帝阙”即为紫禁城,“浑河”即为永定河(古称桑干河、卢沟河)。石景山在历史上又被称为石井山、石经山等。石景山历史悠久,该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公元前311年。战国时期,燕昭王建碣石宫(位置在今衙门口村北)招贤纳士,乐毅等各国贤才相继投奔,辅佐昭王复兴大业。石景山之名被人们叫响应该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据石景山上1615年的《重修天主宫碑记》记载:“惟山雄峙一方,高接云汉,钟灵秀之气,郁造物之英,真为燕都之第一仙山也。”因此,可以说石景山之名闻达四方应自此起。后来冠以区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石景山历史悠久,该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公元前311年。战国时期,燕昭王建碣石宫(位置在今衙门口村北)招贤纳士,乐毅等各国贤才相继投奔,辅佐昭王复兴大业。石景山之名被人们叫响应该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据石景山上1615年的《重修天主宫碑记》记载:“惟山雄峙一方,高接云汉,钟灵秀之气,郁造物之英,真为燕都之第一仙山也。”碧霞元君庙,是石景山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它背风向阳,气势宏大,占据着石景山上中心点的位置。有古井、东天门、碧霞元君祠、天空寺、元君殿、戏台、古碑等景观,还有高高在上的玉皇神祠遗址。那里风景秀丽,古木众多,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太监钱宁建。
石景山上保留着儒、释、道共存的文化遗址50余处,在历史上形成了南道北佛的格局,天空寺、孔雀洞、本来洞、东天门、南天门等佛教、道教建筑群依危崖、临绝壁,壮观而险峻,加上石佛、石屋、古井、玉皇神祠的御路等,俨然成为一个笼罩着神秘色彩的地方。
金阁寺是石景山佛教建筑群中的标志性建筑,山顶的仿古楼台,如凌空一剑,异常壮观。它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比京西门头沟的潭柘寺建立的时间还要早。修缮一新的金阁寺楼阁,像颐和园的佛香阁。由于封山,只能远看,不可近观。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