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图片杂谈 |
分类: 北京纪行 |
初冬的颐和园,经过前两日雨雪的洗礼,树叶的色彩有些逊色,但整体不失皇家园林五彩斑斓的风采。登上万寿山极目远眺,昆明湖淡蓝安然、碧波荡漾,万寿山佛香阁宏伟气派、祥和温馨,远处玉泉山上的玉峰塔在蓝天白云下傲然挺立、清晰可见。
颐和园石舫,位于昆明湖西北部,建于清乾隆二十年。船体乃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并取河清晏之义,取名清晏舫。
昆明湖边的铜牛铸造于清乾隆二十年,也就是1755年,铸造精良、形象逼真,牛背上刻有乾隆手书《金牛铭》 。《金牛铭》上写道:“金写神牛,用镇悠永。……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仁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重建,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
佛香阁为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建筑,阁高41米,是中国古典建筑精品,建在万寿山前山中央山腰的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颐和园最大工程,阁内供有佛像。
乐寿堂面朝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颐和园生活居住区主建筑同时也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游乐之地。堂前有光绪手书的“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
这块“青芝岫”巨石,又被称为“败家石”。“色青而润、状若灵芝”的巨石原本被明朝官僚米万钟发现,打算运往米氏勺园,由于财力不支,不得不弃于郊野,后被乾隆皇帝耗巨资移置于此。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