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寺内的前庭后院都种植了丁香,尤以大雄宝殿与悯忠台之间所种丁香为最,除了紫丁香和白丁香,还有南洋马鲁古丁香,朵为四瓣,颜色姹深。春季,丁香花开,容美味浓。
1400年前,唐太宗下旨建立了这座寺庙。900年前,北宋亡国之君宋钦宗在这里坐了几个月的囚牢。600年前,明朝永乐大帝在此修建御花园。100年前,戊戌六君子被杀后,在此设立灵堂。
法源寺如今是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所在地。走进寺庙,有点穿越历史的感觉。很难想象,经历了1400余年的时光,它还能完整的保存到了现在。
法源寺,原名悯忠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十九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因气候寒冷,冻死了几千将士,东征也以失败告终。为了超度死亡的将士,开始建造悯忠寺,直到武则天登基时,悯忠寺才得以建成,历经51年的时间。
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将该寺改名为顺天寺,史思明在此建了一座净光宝塔来歌颂安禄山的事迹,叛乱失败后,磨平石碑重刻。现如今,这块石碑现存于法源寺悯忠阁内,碑上字迹早已模糊不清。
到了唐朝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在韩愈的建议下,发起了灭佛运动,毁坏寺庙44600多座,强迫僧尼还俗260500余人,幽州附近八州的寺庙基本都被毁掉,但唯有“悯忠寺”保留了下来。
但在37年后,悯忠寺毁于一场大火。直到公元892年,才开始在一片废墟上重建。
到了辽代,悯忠寺经历了多次被毁。1070年,悯忠寺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这里成了辽代皇家举办法事的场所。北宋末年,金国将辽宋两国灭掉,并将两国皇帝先后囚禁于此,法源寺见证了亡国之君的悲惨结局。
这里距离古代菜市口刑场不远,佛门清净之地和刑场如此之近,或许就是上天的安排。明朝末年,大将袁承焕在菜市口被杀后,有义士偷尸藏在法源寺内。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惨遭杀害,也有侠义之士将六君子的尸身运到法源寺超度。
到了清雍正时期,皇家出资修建,并改名为”法源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法源寺种植丁香远近闻名。“丁香诗会”也起源于明、清踏青时节诗人吟诗唱和活动,至清代极盛。每年春天法源寺内丁香盛开之时,僧人备好素斋,邀集文人名士赏花对诗。当时赫赫有名的纪晓岚、洪亮吉、顾亭林、何绍基、龚自珍、林则徐等人和名噪一时的宣南诗社,都在这里留下过流连的足迹和诗篇。
1924年4月26日,著名诗人徐志摩陪同印度诗人泰戈尔到法源寺赏丁香,瞻古刹,成为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泰戈尔到北平后,在真光剧场进行了演讲,其中有一段精彩的预言,“我相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的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们都将分享这个将来带给你们的快乐。”随后,泰戈尔在徐志摩、林徽音、梁思成等陪同下游览法源寺,参加北京佛化青年会为他举办的赏花会。
法源寺毗卢殿前的这一大石钵为明代所造,双层石座,周围雕海水花纹和山龙、海马及八宝等形象,雕刻极为精美,可与北海团城的渎山大玉海媲美。
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法源寺与中国历史的交叉辉映,让这座古寺多了一份厚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