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经战争磨难的宛平古城

标签:
摄影欣赏杂谈 |
分类: 北京纪行 |
宛平城在北京丰台区卢沟桥东,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原为军营,后渐迁商肆民居,明清时称拱北城、拱极城。
明末崇祯年间,为防范农民军进击京师,朝廷命御马监太监武俊于公元1638年至1640年主持修建此城。城居永定河东岸,正临卢沟桥,直扼京畿咽喉要道。宛平城作为卫城,形制结构与普通城池不同,城内初始并无一般县城的大街、小巷、市场、钟鼓楼等设施,仅设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演习,进而挑起事端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就此爆发。事变爆发前夕,驻守宛平城的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110旅第219团3营及保安第1旅第2团第2营,共1400余人,装备有自动步枪、轻机关枪、重机关枪和轻重迫击炮等武器,另有驻守长辛店高地的中国守军可以迫击炮和大炮援战。1937年7月8日凌晨,日军进攻卢沟桥和宛平城,遭中国守军坚决反击。此后日军以协商解决为缓兵之计,暂缓攻击,7月11日后战事再次因日军炮轰升级。7月28日下午,中国军队在南苑战斗中失利。次日,日军即发起对宛平城及卢沟桥的总攻。29日双方激战至傍晚,日军工兵炸毁宛平城东门,日军遂突入城内,经激烈巷战,中国军队于晚八时三十分左右完全退出,宛平城遂告失陷。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宛平城随同北平一起光复。
城墙上的破碎处是日寇炮击的弹痕。
前一篇:【北京】历经沧桑的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