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经沧桑的东交民巷

标签:
摄影欣赏杂谈 |
分类: 北京纪行 |
在北京众多胡同街巷中,位于东城区的东交民巷知名度颇高。它历经沧桑,饱受磨难,曾一度成为外国人的禁地。最近多次从崇文门地区路过,昨日下午终于到东交民巷一游。
北京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
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五日,辛丑年),清政府派出全权代表奕劻和李鸿章与德、奥、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十一个列强的全权代表,在东交民巷西班牙驻华公使馆内,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共十二款、十九条附件。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命令入城仪式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从此洗刷了50年来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1949年以后东交民巷仍被作为使馆区,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一带的馆区。现在的东交民巷已经是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还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北京市人民政府西门。
最高人民法院正门。
中国法院博物馆。
北京警察博物馆。
东交民巷天主堂,又名圣弥厄尔教堂、法国教堂,位于东交民巷甲13号,是一座建于1901年的两层哥特式建筑,天主堂以其正门上方精美的天使造像而闻名。
后一篇:【北京】内容丰富的中国电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