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通寺,又称大显通寺、大孚灵鹫寺、花园寺、大华严寺、大吉祥显通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永明寺,位于山西五台山中心区的台怀镇北侧,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名为大显通寺,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显通寺现存建筑为清代规模,寺宇占地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7座殿宇。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

化城寺为九华山开山寺,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萨道扬,是九华的“总丛林”。东晋隆安五年(401
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唐至德年间(756—758
年)改建,定名为化城寺。“化城”源出於《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化城寺位於九华街,迎面是一座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莲池,名月牙池,传说为当年地藏放生池。寺殿前後有四进,分门厅、大雄宝殿、後进和藏经搂。此四进随地势渐高,结构自然,门楹窗柃、斗拱梁柱和台阶甚石均刻有精巧美观的图案。殿内有康熙御书“九华圣境”横匾和乾隆御书“芬陀普教”横匾。後殿首明代崇祯皇帝御书“为善最乐”横匾。化城寺为四进院落式民居建筑。它的四进殿宇分别部署在三个台基上,层层升高,序落有致。第一进灵宫殿进深16.5米,面阔5间,有两个小天井,两侧为厢房。其台基比平面高出3.7米。第二进是天王殿,宽20米,进深20.5米,敞厅堂,有四落水天井,东、西两侧有半廊。台基比第一进高出1.5米。第三进是大殿,进深20.5米,有藻井3只,中间为浮雕“九龙戏珠”。最后一进为3层藏经楼,高20米,进深14米,其台基比大殿高出2.7米。三、四两进之间夹有长方形院落,种植牡丹、桂花等花木,院墙嵌有明、清以来的石碑八方。全寺对称严整,硬山顶、马头墙、砖木结构。寺背倚虎形山,前有放生池和石板广场。化城寺为九华山的开山寺,历经兴废,前三进殿宇为清末修建,第四进藏经楼仍保持明代建筑风貌。建筑面积1705平方米。属全国重点寺院。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