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黄大仙庙,也叫赤松黄仙祠,原名啬色园,是一座中国式道教寺庙,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庙宇,位于香港九龙半岛东北部高楼广厦之间。黄大仙,本名为黄初平,东晋人,公元328年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县。15岁时经指点得道而隐居金华县兰溪赤松山,18岁开始修道,得道后易名赤初平,号赤松子,故号称“赤松仙子”,民间流传其法力高强,常常以“药方”度人成仙,因此得到人们的信仰和崇祀。1915年,道士梁仁庵从广东西樵山普庆祖坛奉接赤松仙子宝像来港,最初在湾仔开坛阐教,奉拜赤松仙子。1921年,选择了九龙狮山下竹园村的龙翔道建祠。初期的黄大仙祠,只为道侣私人修道场所。1956年,祠门正式开放给公众人士入内参拜,自此信众渐多。经过几十年的悉心经营,现在的黄大仙庙金璧辉煌,建筑雄伟,成为香港游必到的旅游景点。

黄大仙庙虽然主要奉祀道教的黄大仙,但为彰显儒、释、道的融合,庙里还供奉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和儒家的孔子。

凤鸣楼1981年正式启用,楼高两层,本是祈求婚姻美满之所,是啬色园的礼堂,黄大仙被移过来之后,这里成了主殿,殿前殿内,焚香祈祷,抽签膜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据说,黄大仙“有求必应”,这里的签文十分灵验。

园名“啬色”,颇堪玩味。“啬”字源出于道家始祖老子的《道德经》:“治人事天奠若啬。”韩非子解释说:“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知识也。”引申开来,即“以德化礼教劝善”。说得通俗明白些,就是“普济劝善”之意。至于“色”字,按道家学说,“色”是“天玄地黄大自然之本色”。《太原经》说:“从玄立德。”玄为道藉,乃道家本色。啬色园寓道、释(佛)、儒三教于一家,其宗旨是:“以道家本色,兼奉儒家之仁礼、释家之慈悲,以笃行普济劝善之事功,而实现其本色焉。”





曲折回廊、碧溪银池、亭台楼阁,清幽宁静。




三圣堂,除了奉祀观音菩萨外,还有吕祖(吕洞宾)先师和关帝圣君。

经堂,现在是寺庙办事处。

-


麟阁,内供至圣先师孔子及其72名弟子。相传孔子出生时,有一头麒麟含着一块玉书经过,因此世人把麒麟比喻为孔子,故名麟阁。


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

-




国泰民安钟。

铜亭,据说是黄大仙休息的地方。


古树见证了寺庙的沧桑。

寺庙周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