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游览了位于泰山东南16公里的泰安地下大裂谷。神奇美妙的石花、石笋、石幔、石瀑遍布其中,巧夺天工,流光溢彩,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瑰丽画卷。
泰安地下大裂谷位于泰山与徂徕山两座山脉的断裂带,上古时期,这里的断裂带暗河在地下溶洞潜流,地表有多条溪流泻入,经过亿万年不断演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这里变成了震撼人心的地质奇观,游人流连忘返,无不啧啧赞叹……

-

-
偌大的溶洞空间之中,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千百万年地下发育,形成的石柱、钟乳、石笋、石幔、石旗、石花等各种形态广泛分布,或壮观或精巧,或拔地林立或洞顶低垂,或如山川起伏或如流水涟漪,又如天然梯田连绵。大自然的造物之奇,加上开发设计者变幻灯光的投射映照之妙,两者的相辅相成,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大美场景,犹如神话中的九天瑶池,更似传说中的东海龙宫。



-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

溶洞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竹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钟乳石和石笋大不相同,一个像冬天屋檐下的冰柱,从上面垂下来;一个象春天从地面下“冒”出来的竹笋。洞顶上有很多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断渗出来,每当水分蒸发掉了,那里就留下一些石灰质沉淀。一滴、两滴、三滴……水不断出现,又不断地挥发,洞顶上的石灰质愈积越多,终于生成一个乳头——这就是钟乳石的“童年”时代。以后,乳头外面又包上一层层石灰质,以至越垂越长。



石笋是钟乳石的亲密伙伴。当洞顶上的水滴落下来时,石灰质也在地面上沉积起来。就这样,石笋对着钟乳石向上长。可以说钟乳石是“先生”,石笋是“后生”。但石笋底盘大,本身比较稳定,不容易折断,所以它的“生长”速度常比钟乳石还快。石笋的最大高度能达30米,像是一座平地里长出来的“石塔”。






之前也去过不少溶洞主题景观,张家界黄龙洞的壮观震撼,桂林芦笛岩的精致华美,安顺龙宫的惟妙惟肖,都留下了南国溶洞的深刻印象。但北方也不乏如此美景,栾川鸡冠洞,临城白云洞,北京石花洞,以及沂水地下大峡谷,虽不如前者出名,但也各具自身特色。如今看到泰山地下大裂谷溶洞,可谓又是眼前一亮,绝对是北方溶洞景观的新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