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有朋友到云南旅游。行前相问,昆明市哪些地方值得一看?想想,自然景观没什么可说,几大公园与内地相差无异,与城市相邻的滇池屡遭污染,也无清澈可言。而几处文化景观却值得称道,西山龙门、金殿、大观楼、官渡古镇、云南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要说最饱眼球的,当为筇竹寺,它不但历史久远、建筑华美,更因存有清代的五百罗汉彩塑而名誉中外。

筇竹寺是中原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寺,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坐落在昆明西郊逶迤连绵的玉案群峰之中。这里古树苍郁,林壑幽深,云雾晴岚,是滇中著名佛教禅寺。五百罗汉塑造工艺高超,在中国首屈一指,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筇竹寺泥塑作品摆脱了佛教传统泥塑千人一面的模式,从社会生活出发,使不同罗汉有不同的个性、神情,每一个都是形态各异,形象逼真,无一雷同。有济公这样的名僧、面容慈祥的菩萨、剽悍怒目的金刚、赤足挑柴的樵夫,甚至还有黎广修及其弟子的形象雕塑等。而人物所塑的姿态,更是令人叫绝。有的逗笑取乐,有的侃侃而谈,有的在集市买卖,像是一幅人间生活的画卷。

五百罗汉尽管千姿百态,但从创作手法来分,大体包括两类:一是运用浪漫主义方法,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塑造出一些奇特的形象。如向九天揽月的罗汉,手比身长数倍,神情专注,正用手中法宝勾取明月;长脚跨海的罗汉,涉足惊涛之中,水仅及膝下,正一步步朝前走去。一位尊者巨眼怒睁,大若铜铃,双眉紧蹙,面部肌肉暴起,左手半握高扬,似见仇敌,怒火中烧,一边张口大叫,一边要向前扑去。在这些艺术形象身上,凝聚着人民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理想和愿望,是现实土壤里绽开的理想之花。另一种是主要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借神的形象表现人类的精神面貌,既有浓郁的宗教意味,又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这类作品不仅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而且个性鲜明,形象生动。

雕塑家在设计组雕时,还大胆地运用圆圈形和集体行进的队列组合。他们各显神通,腾云驾雾,犹如行云流水,造成强烈的动态感。整个罗汉堂既有单个的雕刻,又有组雕。有一线形的布局,也有圆形的构图,多种形式,交互使用,在统一中求变化,既多姿多彩,又有完美的整体效果。这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形象,不仅人体比例、肌肉骨骼、服饰衣纹都大体与常人相等,而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举止动作亦如人世,既古朴自然,又有浑然天成之感。还值得注意的是,塑像上的不少颜料,是雕塑家们用矿物自己研末配制,历久而不变色,敷色协调,清新不俗。衣饰的贴金,系用纯金打造,片薄纹美,用植物胶粘上,熨贴自如,至今仍闪闪发光。
除五百罗汉之外,筇竹寺中文物尚多。进寺门有元代所植的孔雀杉二株,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寺内茶花、玉兰芳香浓郁。大雄宝殿前匾联林立,气魄宏大、妙语如珠。大雄宝殿后,还有徐霞客记述的“三僧塔”等古迹。

筇竹寺名称的由来也有传说:筇竹是一种竹子,常用来制作手杖。一日,大理国时期昆明侯高光、高智兄弟二人到玉案山打猎,忽见一头犀牛跃出,于是紧追不舍,追到玉案山北面,犀牛突然不见了,四处寻找,仰望山巅,只见云雾缭绕,几支筇竹杖插在地上。第二天又来观看,插在地上的竹杖已长成青翠的竹林。他们认为是“山灵显示”,于是便在此建寺居僧,取名筇竹寺。天王宝殿门前两侧有对联为证:地产灵山,白象呈祥,青狮献瑞;天开胜境,犀牛表异,筇竹传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