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东岳庙是道教正一道在华北地区的最大丛林,位于朝阳门外大街北侧。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历代碑刻,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东岳庙的兴起与正一道支派“玄教”在元代的鼎盛密不可分。由于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及其继任吴全节都极受元帝的尊崇,所以由他们建造和主持的东岳庙也当然获得了皇家的重视。到了明清两代,虽然东岳庙的地位有所降低,但由于它祭祀的是掌管人间一切贵贱、生死、祸福的东岳泰山神天齐仁圣大帝,所以在上层和民间依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历史上虽然数次被毁,但每次都能获得皇室成员的捐助而得以重建。1900年以后,随着时局的动荡,东岳庙也渐趋衰落。新中国成立后,东岳庙先是因为附近火药厂的爆炸而被震碎了不少塑像,后因整座庙又被北京市安全局占用,从而宣告关闭。1995年,北京市政府将庙中所驻机关全部腾退,并随后建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馆,于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占地九十多亩,有房屋近400间,绝大多数为清代所建。在布局上,分为正院、东院和西院三个部分。主要建筑集中在正院的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琉璃牌坊、棂星门、瞻岱门、岱宗宝殿、育德殿和后罩楼等,形成了六进院落。悬挂在东岳庙山门的横匾,为康熙皇帝御书。

瞻岱门为一座五间庑殿顶的过厅式殿堂,又称龙虎门。

岱岳殿内玉罗台上的主神,就是主掌人间生老病死、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统领地府判官七十六司、十八层地狱的东岳大帝。坐像高4.46米,金身冠冕旈,着衮服,手持圭板,低眉睿目,法相庄严。玉罗台下两侧,站立着四文臣、四武臣,像高3米,粧銮沥粉贴金,衣带纹饰生动,神态各有不同。


院内有两座碑亭,顶覆黄色琉璃瓦,放置康熙帝和乾隆帝御笔亲题的石碑。东侧牌楼内是康熙的御碑,刻于1704年,螭首龟趺,碑上有满汉两种文字,记述了康熙下令重修北京东岳庙的经过。西侧是乾隆的御碑,建于1761年,碑上刻有乾隆拜神时写的迎神歌和祭拜完后作的送神歌。据传乾隆把神送回天庭后,东岳大帝下令给他加了十多年的阳寿,所以乾隆成为历代皇帝中最长寿的一个,活了八十九岁。
图中的槐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树龄。历经数次雷火的焚烧,活到今天,实属不易,可见此处的地气之盛,非同小可。如果能有幸在树下绕上三圈,便可吉祥如意,心态平和,延年益寿,所以此树被人们成为“寿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