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木雕观音菩萨像。其高达两米,雕刻之精、造型之美、体型之大,实为罕见,可称精美绝伦。观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黄庭坚书法(局部)。黄庭坚为宋代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于1045年7月,英宗治1067年升至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1105年11月死于宜州。他一生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陋习,开一代清雅文风。

定陵万历孝靖皇后凤冠。高27厘米,口径23.7厘米,重2300克。冠的内胎用漆木丝扎制,通体簇各色珠宝。前部接近顶端有九条金龙,每条龙的口中衔着“珠滴”。下面为点翠八凤,当取九鼎之意,象征着九州之最高统治者的夫人。冠后底部左右悬挂着翠扇式翅叶,点翠地,嵌金龙,再加上各色的珠宝花饰,集中显示了明代镶嵌金银细工的发达。最引人之处是在金碧辉煌之中突出了天然宝石的美质,从而丰富、自然、富丽堂皇,令人充分感到人工和天然的完美结合。

明代瓷器。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右侧这件嘉靖五彩瓷罐,秾艳热烈,填笔简朴自然,天地式盖,宝珠形钮,圆唇,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内圈足。肩部绘莲瓣纹,腹下部绘蕉叶纹,罐盖和腹部以多色釉彩描绘出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整体图绘疏密有致,是明代影瓷中的精品。嘉靖官窑五彩器的盛行,可能与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有关。

司母戊方鼎。1939年3月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此鼎形制雄伟,重832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身呈长方形,口沿重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昭陵之青骓。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昭陵六骏原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上图为第二骏“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

秦俑、铜车马。陕西临潼出土,手法精巧,技艺卓越,令世人赞叹。

关天培监制的大炮。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入侵。1836年由关天培监制的大炮,重3000斤,射程约1000米,爱国官兵曾在虎门保卫战中用它抗击英军。虎门保卫战后,当地父老将部分没有亲属认领的阵亡官兵的遗体就地安葬,两年后,又按照当地风俗,将遗骨起出,用陶罐装好,合葬于沙角山南麓的白草岗。这些战死沙场的英雄们虽然无名,但他们的事迹却流芳千古。
喜爱收藏,也就对博物馆情有独钟。2010年底竣工的国家博物馆,文物荟萃,博大精深。徜徉于历史与现实的长河中,无不感受华夏艺术的辉煌和灿烂、纯真与大美……游览中,可用相机自由拍摄,但不可使用闪光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