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屋山记

(2008-05-14 10:41:30)
标签:

王屋山

历史

揽胜

分类: 山川揽胜

王屋山记

  

    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也是愚公的故乡,愚公移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

    王屋山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江、淮、黄、济四渎之一的济水发源地。山名的由来,一是说“山有三重,其状如王者之屋,故名王屋”,一说是“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王屋山也”。峰顶海拔1715.3米,山顶有一石坛,为轩辕皇帝祭天之所。“皇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策》、《阴符册》遂乃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故又称天坛山。天坛山也叫阳落山。是依据刘禹锡的“阳落天坛上,依稀似玉京”而来。魏华存的《清虚真人王君传》记载,称其师傅王褒得道成仙后,被封为“太素清虚真人,领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称为“小有清虚之天”。据杜光庭的《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中所云“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和司马承贞的《天地宫府图•十大洞天》之书中记载“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王褒)治之”从此王屋天坛进入神山之列,小有清虚成为天下洞天之首。唐宋(金)元明历代皇帝均到此祭天,天下道士也以到此修道为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游山玩水作诗赋词,一时王屋山名声大燥。山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山上道观林立。唐代是王屋山道教的兴盛期。各方名道纷纷聚集于此,潜心修道、羽化升天。最著名的有司马承贞、玉真公主等。由于玄宗皇帝特别青睐王屋山,拨赋大量资金在王屋山修建了全国最大的皇家道观建筑群。有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三清殿、供奉紫微大帝的紫微宫、供奉天皇大帝的阳台宫、供奉清虚大帝的清虚宫、供奉天、地、水大帝的三官殿、供奉雷祖的玄台殿、还有供奉十方救苦天尊的十方院、供奉西天王母的王母洞、也有供奉人文始祖的轩辕皇帝殿。真可谓众神归位、各得其所。王屋山既是分散的道观,又是完整的体系,自上而下充分体现了道教三十六重天的学说。

    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阳。这是一条从王屋山主峰延伸下来的南北走向的山梁。山梁西面是愚公村,东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到小有河去取水,正是这条山梁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便,所以愚公要带领他的子子孙孙挖掉它。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条山梁中间,确实断开一条很大的山口,远远看去,真似人工开挖的一样。

    阳台宫在王屋山脚下愚公村的西侧,是王屋山旅游线路的起点。现存的建筑是自南而北,依山就势,由低到高,错落有致,气势恢宏,显示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阳台宫始建于唐,现存的主体建筑三清殿和玉皇阁为明正德年间重修。最为游人瞩目的是三重檐阁式建筑玉皇阁,凌空欲飞的飘逸之势,令人们叹为观止。主体建筑上的几十对石刻柱子,使这座宗教圣地成为石刻艺术的殿堂;柱子上刻有翻滚的云龙、朝凤的百鸟、闹梅的喜鹊、牧羊的苏武、过海的八仙、战蚩尤的黄帝等,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阳台宫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其中的一株七叶菩提树,树围近3米,高14米,传为唐代所植。

    王屋山,吾早知悉并向往之,游后更觉不虚此行矣。

 

王屋山记

    气势恢宏的阳台宫玉皇阁

王屋山记

     峰顶天坛海拔1715米

王屋山记

    20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仍然枝繁叶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日赏花
后一篇:特殊党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