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崂山,也写过崂山。参加“感动瞬间”征文活动,也再想“瞬间感动”一次。
崂山是什么时间留在记忆中的?当属蒲松龄的神话故事。无所不能的崂山道士,飞岩走壁、穿墙遁门,曾博得少男少女无尽的向往。每次到青岛,也总要到崂山太清宫内的山墙边停留,白色的墙体无洞也无痕,无声又无影,只有院内苍劲挺拔的古树,默默记述着岁月的风霜。
崂山也许真的和蒲松龄有关。据传蒲公曾在太清宫居住著述,《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殿前的一株山茶,高
8.5米,干围1.78米,树龄近千年,为世界少见的大山茶。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蒲松龄以牡丹与山茶为题,孕育出优美的神话故事《香玉》。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与一位书生相恋的故事,也就成为千古佳话。

太清宫是崂山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道观。初建于公元前140年,距现在有2000多年的历史。石刻有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圣谕、邱处机的诗词,也有近代康有为的真迹。当然地界、地契文书也经常“刻石为证”,由此可见崂山历史上地产之争经常发生,为避免起纠纷,刻石为凭。道观虽不雄伟,却也雕梁画栋、古朴幽雅。院子里的古银杏、古山茶以及龙头榆,平添了几分神韵。现代人对道教信仰早已淡漠,但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景仰,使来这里祈福求安的游人趋之若骛。
出太清宫右侧向上即是山路。山并不太高,但路却不是笔直通向山顶。有上有下,恰如人生沉浮。不断拾级而行,怪石嶙峋、岩石裸露,显出一种逼人的气势。岩石上肆意张扬着一种绿色的藤萝状植物,纤细的枝蔓深深地嵌入石缝中。导游说,崂山最出名的景点便是“九水十八潭”,丽山秀水绘就的优美画廊驰名中外。印象最深的一处是“坐忘”,流动的溪水中伫立着一块安稳石,任由时光从上面默默的流淌。
山上眺望,海中渔船星星点点,颠簸于风波之中,若隐若现。阳光倾洒在海面,波光随风轻轻摆动,造就了一片长长的白练。因为有了海,高山便不再刚毅。因为有了山,大海也就不再豪迈。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妙,把高山大海这个硬汉变得柔情万丈。此处不缺曹孟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那份豪气,却多了百炼钢化绕指转的柔情。恰巧符合了道家的太极阴阳之理,刚柔相济,阴阳互生,有无共存之道。
崂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可谓名副其实。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等都曾在此修道。它濒临黄海,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130米,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山光海色,秀丽风光构筑了崂山的海上奇观。
那日在崂山,拜香火、看美景、听道乐,心旷神奕、依然自得。细细品味,秦皇汉武来过,大小官员来过,庶民百姓更不计其数。说是仙山真不为过,起码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希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