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藏民绘画艺术 |
分类: 说古论今 |

http://html.blog.tom.com/fileserver/img/106/41/1064109/20070212/1171263416.jpg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续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的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与绘制唐卡。 http://html.blog.tom.com/fileserver/img/106/41/1064109/20070212/1171263488.jpg
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的空白,尺寸一般是长 75厘米,宽50厘米,除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卡大幅的长1.10米,条宽约3.5米。与唐卡相类似的还有坛城画。这是画在正方形画布上的圆形绘画。如果这个坛城画边上缀有锦缎作装饰,有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画工把坛城画画在条幅形的画布上。坛城画有各种尺幅,大的1米见方,更大一点,当然可以画在天花板上。 反映教礼、教规的唐卡,常见的是坛城图、六追轮回图,十全自在图,格鲁派戒律表、九宫八卦图、八大佛塔和各佛菩萨等。最常见的是“八吉祥图”(宝伞、金鱼、宝瓶、妙莲,右旋海螺、吉祥结,腾幢、金轮),还有“吉祥八物”(镜子,奶酪,长寿茅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黄、簧丹、白芥)。另有七政宝图形及各式各样的图案。有的唐卡中,除了绘制宏伟的建筑群,还描绘寺院及其兴建原因、修建情景和建寺过程中降魔的神话故事,有的还绘有寺院落成后的盛大庆典场面。西藏民族类唐卡是以藏民相关内容为题材。包括他们的历史地理、神话传说、藏医药、天文历算等,还包括四大洲及风火水土图、须弥山图、西藏人的起源图,金城公主进藏图等,吉祥四瑞图也是藏族僧俗酷爱的唐卡题材。某些反映两藏历史的唐卡,常常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或连环图带的形式,每一页书面批注少量文字。如《八思巴传》医药学唐卡,分人体解剖图、药物图,器械图,尿诊图、脉诊图和饮食卫生防病图筹,是根据著名医学家玉妥宁玛·云丹贡布的著作《四部医典》的内容绘制的,共79幅。还有1幅西破历找名医师承图,共计80幅。天文圈最著名的是《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用12种动物(牛、羊、马,鱼等)各代表一个星球。各按一定的轨道运行。这与古代汉地把天体分割为十二宫是完全一致的。历算唐卡是藏族历算家根据文成公主带来的历算书,图表等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种藏历推算法叫“黑算”。 http://html.blog.tom.com/fileserver/img/106/41/1064109/20070212/1171263623.jpg 从时间上,我们大致可把唐卡艺术分为4 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7至9世纪的槛筋期,即造像之初期,也就是藏传佛教的滥觞期。构图简练,多用青、黄、赤、白 4种根本显色绘成。人物造像几乎全裸,仅以梵绳、八宝为庄严,主尊画得较大,多直线。 第二个时期是12世纪左右,即藏传佛教的后宏期。西藏江孜地区形成了一种以印度健陀罗、尼泊尔、汉地和西藏本土艺术风格相互影响融合的地方艺术风格流派,即江孜画派。其特点是造型比例适当,着重心理表现,突出个性特征的写实手法。 第三个时期是15至16世纪,即藏族佛教艺术的繁盛期。宗教上层参与唐卡的创作活动,产生了著名的 "门者画派"、"门萨画派"和"嘎玛贡画派"。 第四个时期是18至19世纪,也就是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艺术风格主要受到汉地工笔重彩技法的影响。它的发展前后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18世纪八邦寺高僧多倾觉和曲吉牛勤所创的"新嘎玛贡"画派为其代表。这一画派学习汉族工笔画传统,重晕染、烘托、勾勒,艺术上已不满足原有的朴素、简洁风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所谓 "二十四次明暗渲染"法来丰富画面效果。第二阶段是19世纪初所形成的"汉风"时期。"新嘎玛贡"画派在第一阶段华丽富贵的风格基础上,开始追求汉画设色雅致、清新的风格,并将一些汉地通用的 "福"、"寿"之类吉祥词绘于画中,形成了今天的唐卡艺术风格。 http://html.blog.tom.com/fileserver/img/106/41/1064109/20070212/1171263724.jpg 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有时画面底色还随“地界”至“天界”的内容变化而变化,如地狱画了护法神降魔,底色则以红色为主;随着中间夹侍菩萨的出现,色彩逐渐变蓝;到了天界,便是一片湛蓝的底色。此外,白于色彩被作为表现神佛容貌、性格的一种手段,因此常以白色表现平静、和蔼、善良;红色和深蓝色表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愤怒相),出常常巧妙地把大块的红色、绿色、青色和蓝色并列使用;金色代表多种颜色,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