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世间 和为贵

(2007-08-11 09:47:17)
标签:

生活

处事

哲学

分类: 人生感悟
人世间 <wbr>和为贵 

    “人世间、和为贵”,是一句俗语。

“和”者,睦也,和衷共济之意。按照儒家的学说,即和合之美。“和”字从结构上看,一禾一口,禾为粟,泛指粮食,意思是口中有粮食吃。翻开词典,在“和”的释义中,和睦、和善、和煦、和顺……不能不让人惊叹,每个词读起来都赏心悦目。

    再稍加留意,从典籍和传说中,更能领会到“和”的描述。

《论语·颜渊》中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为,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亲如兄弟的。或者说一个人的视野已达到(君子)境界时,什么人都可能成为兄弟(朋友)。

     孔圣人对此也有精辟的言辞:“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尽管有人对春秋时代的“礼”、“和”有争议,但是后世仍将“和为贵”作为处世的箴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把是否“和”作为“生”与“死”的标尺。传统中医则说“和”方才身体健康。生意人形容为“和气生财”。居家过日子也讲“和”,因为“家和万事兴”。

    也确是这样。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社会和则安,国家和则强。和,就是颜渊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陶渊明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让我们学会以“和”处事。宽容、忍让、友善、博爱,把仁者之心,体现在话语里、蕴含在行动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桂林印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