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生感悟 |
据说,某公司招聘员工条件之一是能喝酒。招聘主管这样表示,设置这样的岗位要求是量体裁衣。在商务接待方面,公关秘书需要酒量是很正常的,喝酒是调节气氛的方式,很多谈判都是在酒桌上进行的,而酒风酒量起着很大的作用。
上文已赘述,喝酒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所谓“莫酩酊,微醺境界总相宜”,小酒怡情被称为酒文化。而今酒风异化,从怡情养性变成交际手段,从自身喜好变成职业条件。酒量成了必考科目,其中蕴含的畸形色彩自不必多言。倒是其折射出的喝酒之于公关的重要性,值得关注。有人言,喝酒则变成忠诚度和友情深浅的一种考验。在这种异化了的酒风下,这种说论仿佛并不为怪。
大千社会,芸芸众生。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原本生活化的喝酒跳出了生理需要,里面已经掺杂了太多功利的因素,其酒风也就值得思量了。一些原来不会喝酒者,“酒精”锻炼之后也能灌个半斤八两。没有酒不成宴,没有酒没有气氛,难以尽兴,酒成了最好的“火力侦察”。吃饭喝酒上不了纲,上不了线,一喝二灌就成了“朋友”,以后的事就好办多了。人没在真空中生活,有些事确其无奈。人云,酒风如人品,细想也是大不可较真儿的。
但凡喝酒总是离不开话的。如果只是一个人低头喝酒,那可索然无味,近于借酒消愁,是失意和无助的表现。所以,大多数喝酒的场面,往往是高朋满座,大家推杯换盏,大声地说着酒话,那喝酒的气氛也就轻松热烈了。
酒话当然是酒后之话。往往是先喝一两杯酒滋润喉咙,等有了三分的酒意后,这样才算是真正开始了酒话。酒话的内容涉及也极广泛,不管是正儿八经的消息,还是见不得光的传言,都可用来揶揄取笑助兴。当然,酒话中最多的还是荤段子,一套一套的,大老爷们听了往往是肆无忌惮地咧嘴大笑,小姑娘们则是抿嘴偷笑。酒话一多,不善言辞者变得泛泛而谈,胆小怕事者变得豪气冲天,酒桌上的气氛也就在这酒话的推动下变得越来越高。
酒话虽然随意,但细观之下却是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酒话总是围着一个人转,这个人要么是领导要么是上司,反正就是酒桌上最有权最有势者。酒话当然也得顺着领导的意思展开,领导不喜欢的不说,领导不感兴趣的不讲,涉及到领导个人忌讳一类的事更不能说,否则惹得酒桌上这个中心不高兴了,大家的酒都喝不成。如果是领导讲酒话,即使是不那么可笑的,你也得咧开嘴傻笑几声,表示认同。领导说酒话时有失言之处,你也得当作酒醉,故作什么都没听见。并且你还不能抢着说酒话,得先让那领导说足酒话过足瘾,你才能附和几下表示赞同,才可以说几句以锦上添花。酒桌上虽然无大小,但却有尊卑之分,得罪了领导,担保以后不给你小鞋穿,让你一辈子为那句酒话后悔。当然,酒话烘托得好,也可以为你带来好运。
酒话虽然不能当真,但却是有许多事情都是在喝酒当中解决的。酒能助兴,求人办事者有了酒壮胆,那些上不得台面的话也敢说了,说错了就说是酒醉之误自罚三杯。当然,被求者也少了那份公事公办的尴尬,答应求事者也是无妨,办成了说是哥们义气,办砸了也无可厚非,只推说酒话而已,旁人当然也会原谅。
酒能壮胆。喝了酒往往会松懈了心底的那一道警戒线,往往是平时不敢说的话说了,酒醒后幡然醒悟但已是后悔莫及。所以,喝酒虽然少不了酒话,但何妨不聊些兴趣爱好等高雅之事。多也好,少也可,这样于人于己都是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