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相信,但就是这样,徕卡M8.2和35
1.4到我手上之后,我先给别人体验了一下,大概20多天没碰。为啥,因为习惯,我知道这个相机好,但我没习惯用,如果面对一个8万元的机器,我一般也会惊呼好喜欢,但我没冲动用。
后来,因为最近我总发现一个真理,就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我积极的去做,总不会失望。所以我决定周末早上7点出门,去天坛拍照,带着徕卡M8.2。我知道天坛的万人晨练已经很有名了,但我不知道我能拍到什么。
一直以来,所有人拍照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你拍的人可能你不认识,怎么让人家不怒目而视,甚至配合你,这是很需要沟通的。还是那句话,我觉得积极的沟通,就不会失望。在使用徕卡M8.2的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的拍摄感觉和风格都有了变化,变得更接近被拍的人,更喜欢融入,更愿意理解,更耐心。
用了M8.2之后,我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再纠缠于全副、APS-C,也不再贪婪于全焦段,也有点忽视ISO的表现了,不知是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用徕卡的时候很费力,也就很用心,因此得到的照片也更有感觉吧,也许是这样的。
这几天用5D2玩,看见同事,照了一下,太容易了,效果很好。“专业相机的目的就是为了淘汰专业摄影师”,看来这句话有几分道理。用5D2抖手一拍,别人感觉“这小子在偷拍我”,而用徕卡则要对焦一会,慢慢的,认认真真的左右旋转着,这两个过程是不同的,前者先进的甚至省略了拍摄过程。
与日系单反相比,我认为徕卡带给我很多感触,大体总结如下:
1,辛苦的锐利着,虽然手动对焦很辛苦,眼睛都看花了,但照片确实很锐,凭直觉拍摄,有时候很准。
2,傻傻的简单着,可能与日系单反比,徕卡的功能没那么花俏,但够用,实用。一下快门,就出几张照片,各种姿态,各种曝光,各种白平衡,这样是很轻松了,但摄影者获得乐趣的过程却简化了。
3,培养耐心,摄影者需要耐心,被摄者也需要,希望两者的合作能锁住这一永恒。
4,注意暗部细节,用了徕卡之后,感觉更喜欢暗部的表现。因为很多相机一旦暗下来,那么彩色也会跟着暗淡,但这款相机在偏暗的场景下,仍然能提供鲜艳的色彩,感觉很深刻。
5,恒久耐用性,徕卡M8.2的耐用性是很不错的,镁合金金属机身,采用坚固的硬橡胶作为饰皮,机顶和底盖采用黄铜锻造,蓝宝石水晶玻璃的屏幕,都是很不错的。不止这些,实践中,我发现徕卡的耐用性有其独到的地方。
6,独特的快门声,独特的造型,没有反光镜的安静拍摄,这就是特立独行的徕卡。
7,摄影,是一门乐趣,与被摄者的交流,与看照片人的交流,不知道怎么的,徕卡让我想起摄影。
8,也许很多年前,大家一起坐好,辛辛苦苦等了好半天,最后合影还是有人闭眼了,而现在我的照片,更多是一个人,甚至一个人的一个部分。用35
1.4之后,我想到的是人与人在一起,或者人与环境在一起。
徕卡不是完美的,但它在营造自己的意境方面,堪称完美。我很开心,因为在摄影生活中,我有机会用到了徕卡,让我在追求器材的旅途中停下来,倾听自己心声的呼唤。
杂拍

早饭旁的猫咪,警觉又心虚的眼神

等车,在北京

坐车,在北京

地铁,在北京

古朴的天坛围墙,隔绝出一个收费区

郁郁的小路

阴暗的角落

蒙蒙的石板
武功

索性叫其罗汉拳

师傅的伏虎式

另一式

棍法

架势

太极师傅

太极

太极

长鞭师傅

长鞭
老人们

歌唱

歌唱

杂技

杂技

乐器

乐器

曲艺

曲艺

书法

舞蹈
人们

孩子

青年

老人

拍以上照片的我,与M8.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