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来媳妇与众不同的粤式月子

(2009-02-17 17:10:41)
标签:

亲子

育产

回忆

月子

不同

生活

育儿

分类: 家有猪宝宝

外来媳妇与众不同的粤式月子说到坐月子,我有话说。

关于中式/西式月子,分得太笼统了,要我说,就咱们大中国五十六个民族,4个直辖市、五个自治区、23个省,江南江北,黄河头尾,风土人情大相径庭,一道茄子都能做出百种花样,坐一回月子,也挺折腾!

很早就听嫁到广东的同学说,广东人坐月子要吃姜醋炖猪脚,很费工夫和火候的一道滋补品,还要用米酒代替水煮汤喝。姜醋猪脚听名字就很奇怪了,怎么还能把猪脚做成酸辣味,那还能吃得下去吗?至于米酒汤,更骇人了,一直吃不惯粤菜的同学叫苦连天——那一个月过得太痛苦了!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当我从产房出来,我的粤式月子生活就拉开了与众不同的序幕。

为什么与众不同?

我是吃麻辣长大的山城妹子,老公一家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恩猪的出生地,却是在北方。这月子按哪种方式坐,那是瞎子打靶——没准儿。

一、吃

话说我入产房那段时间,婆婆一直守在产房外,公公在家做好了饭第一时间送到医院。顺产的好处是,生完之后很快可以自由活动,该吃啥就吃啥,用不着忍受剖腹产后的无奈——可怜兮兮闻着菜香饭甜,躺在床上等“排气”才能进食,运气不好的,捱上两天才有得吃。

恩猪是上午出生的,我进产房前也没吃早餐,头天晚上吃的那顿,早就消化精光了,但我经过生产一役,心情激动并紧张着,几乎没有饿的感觉。护士们交待着要多喝红糖水,可我连红糖的影子都没见到,为了早点排尿,老公给我灌了几大杯白开水(第一杯他竟然倒的冷开水给我,幸好我发现得早没喝,他说天气热,喝开水太烫)。广东人认为红糖是生风的,平时都不吃,更别说坐月子了,结果,婆婆用西洋参煲水,给我当茶喝,说是补气,我喝了一个多月,还真没虚过。但是,让我一个头两个大的不是白开水,而是我的月子饭,公公从家里带来的饭让我眼睛瞪得像铜铃大,我的产后第一餐,在七月流火的三伏天,吃的是姜丝炒干饭,一碗饭放了半碗姜,有盐有油更有辣,馋得老公也想尝尝。什么不能吃盐,不能吃硬的说法统统失效。我知道姜是去风驱寒的,但也没必要当饭吃吧,噢,还好不是“月子里的家常便饭”。

批注:我的家乡,生完孩子后通常是吃糖水荷包蛋;北方是喝红糖水吃小米粥,我在婆家吃的姜炒饭。

整个月子期间,姜醋猪脚只出现过一次,见我不爱动筷子,就没坚持再出炉。虽然公婆准备了两大坛子醋,都放在家卖呆呢。米酒就真的占领餐盘了,鸡蛋汤是用米酒煮的,羊肉是用米酒炖的……里面的微量酒精通过沸腾已经蒸发了,所以还可以接受,基本实现了千杯不醉。平时吃的饭并不特意做,吃家里人一样的饭菜也可以,或者用砂锅做煲仔饭,黄鳝、排骨、鸡蛋换着吃,调料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还是姜。

婆婆还买了冬草夏草和鹿茸给我煲汤,一听说是鹿茸,我激烈地思想斗争了一番。鹿茸大补,小时候就知道,还听到一个说法,说有个人本来挺瘦,吃了鹿茸后没多久就长成了大胖子。如果真有如此奇效的话,我可不敢吃啊,万一真的长得肥头大耳,圆鼓隆咚,我还活不活了?最后,最后,为了不枉费婆婆的苦心,不浪费昂贵的资源,我就斗胆喝了汤,吃了两片,一晚上都在想,我会不会长胖?我会不会长胖?……

二、住

三伏天坐月子,按老规矩坐的话,估计一个月后就没人样了。在医院住的那几天,空调是天天用的,窗也照常开。所以,回家后对这方面的禁忌如此这般全面放开了,空调开到24—26度,早晚适当地开点窗。我发现自己生完孩子后不那么怕热,穿上袜子感觉还可以,不穿反而有一点发凉,这就是产后体虚的表现吧。再者,有冷气吹着,穿上长衫长裤在家晃荡,没有臭汗来打扰,心情当然好。

第十天从头到脚洗了一遍,用姜皮煮水洗的,阳台晒了一堆姜,那就是我月子期间洗头洗澡的指望。姜水洗头,可除头风,防止头部受凉引发头痛,这是婆婆传授的保养之法。

三、行

坐月子的一个月,我乖乖待在家里没出过门,直到宝宝满月第二天,去打预防针才算重见“天日”。不是不敢出门,而是不愿意出门。每天看着小宝宝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整个人都沉浸在当妈的喜悦和幸福中,两耳不闻窗外事,跟外界的联系,是一部电话及无所不能的网络。上网看新闻,写博客,聊QQ,对了,我还用电脑工作,现在发现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月子里用电脑的后遗症,眼睛容易受刺激,切个大葱也要流眼泪。

其它真没什么禁忌,平时有人来也看不出我是在坐月子,身形恢复得快,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同常人无异,家里空气流通无异味,宝宝乖巧不哭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