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缅甸越开放为何中国企业的机会越少?

(2012-04-24 07:20:56)
标签:

财经

   

 

在缅甸处于长年孤立的时期里,中国是缅甸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地。据缅甸官方统计,2010年,通过审批的国外投资累计翻了一番多,其中来自中国(包括香港)的投资超过150亿美元。虽然作为东盟成员国,除了参加东盟会议外,缅甸政府在国际社会上一直处于外交孤立的状态,但中国算得上是它的“铁杆朋友”。

 

正如此,过去中国企业在缅甸的投资几乎畅通无阻,凡是中方有兴趣的项目肯定都能够如愿,前军政府人员也总是千方百计地配合。然而,随着缅甸的开放及西方逐步解除封锁,大量的外资企业将会涌进缅甸,使以往中国企业一家独大的情况不再继续,由此中国企业在缅甸还会不会有以往的投资优势已经是一个问题。

 

一个突出的例证是,201193日,在中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由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密松水电站被缅甸政府叫停。中国在缅甸投资水电、矿产、石油管道等能源资源项目,一定程度上,缅甸已成中国能源的桥头堡。但由于密松水电开发受阻,显然会引发中国企业对其它能源开发项目政治风险的担忧。

 

201111月,缅甸总统办公厅一处长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缅甸和华盛顿在东南亚的新的战略选择》的文章称,西方必须认识到,在当今的地缘政治格局中,考虑到中国的崛起,西方需要缅甸。美国和其他国家在此关键时刻必须帮助缅甸联系外面世界。我国总统取消北京支持的密松水坝向世界显示了他代表什么。

 

缅甸总统吴登盛身边的人发表这类文章,显然是为了迎合缅甸民主党派领袖昂山素季,因为昂山素季曾公开反对进行密松水电站的建设。进一步推论,由于缅甸对中国的依赖逐步下降,这就意味着中缅关系正逐渐发展成一种双方利益需求不太平衡的不对称关系,缅甸在中缅关系当中,将获得越来越多的主动。

 

据新加坡一家咨询机构的最新研究指出,鉴于缅甸电信、银行和金融服务、旅游、制造和房地产等行业都开始对外开放,缅甸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当前缅甸国内的形势是一柄双刃剑。缅甸被西方制裁的结束将改善缅国内保守而又缺乏良好规划的商业环境,同时吸引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西方跨国公司来缅经营。

 

在与中国关系日趋冷淡的同时,缅甸与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关系迅速升温。缅甸通过向上述国家承诺政治改革和开放,以削弱中国在缅甸的优势地位,令中国企业在缅甸的处境堪忧。

 

20111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缅甸后,为美国公司进入缅甸市场提供保障。目前美国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已开始通过一家经销商悄悄地向缅甸出售产品,美国制造业企业卡特彼勒将于今年8月进入缅甸市场。

 

日本政府也在为进军缅甸扫清障碍。421日在东京举行的第4届日本与湄公河流域国家首脑会议上,日本宣布了两项政策,一是免除缅甸拖欠的37亿美元(约合230亿人民币)债务,并在时隔25年后重启对缅援助;二是从2013年起向缅甸、越南、泰国等东南亚5国提供为期3年、总额高达6000亿日元(约合462亿元人民币)的政府开发援助贷款。

 

显而易见,美国、日本是希望加大对缅甸的投资与援助力度来对抗对缅甸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换句话说,美日等西方国家瞅上了缅甸的战略地位和丰富资源,缅甸也想在自身改革中得到更多他们的认可。

 

当然,缅甸一时还离不开中国,但并不意味着缅甸政府仍奉行过去那种对中国一边倒的政策。作为最大的外来投资国,面对缅甸无法阻挡的国家转型,中国企业的一些风险已经显露。中国不仅仅损失的是密松水电站,可能还包括已经动工的中缅油气管道,甚至使计划中的中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无法进行。

 

缅甸的对外开放,以及密松水电站的停建,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对缅甸投资的一个转折点。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企业要在缅甸站稳脚跟,不但要与传统的军方力量打交道,还要积极与吴登盛政府及昂山素季等新兴的政治力量交往,不断从中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案。否则,中国企业在缅甸的路子会越走越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