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众该不该参与中国核电发展讨论?

(2012-04-01 07:28:31)
标签:

财经

       

 

3月,从全国“两会”到刚刚闭幕的首尔核安全峰会,从国内呼声到国际社会反应,“重启核电”的信号已经越来越强烈。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一年,首尔峰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核电国家都对核电安全性重新进行了评估;今年,中国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加紧制定核安全规则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

 

在去年3月日本福岛地震发生后,导致中国核电“暂停”一年,许多拟建或在建的核电项目被搁置起来。当前国内重启核电除了能源多元化的需要外,主要是使用核电能减少碳排放。根据中国向国际社会的承诺,到2020年,国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要完成这一任务,除水电外,还需大力依托新能源,由于太阳能与风电的比例不大,核电将在新能源中发挥“顶梁柱”的作用。

 

中国核工业集团科技委员会主任潘自强表示,人人都知道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非常严重。核电基本不会产生有害污染物,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燃煤电站的1%。显然,目前核电的危险被过度夸大。虽然这位核电专家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国内部分公众对发展核电也有不少疑虑。

 

例如在日本核事故发生前,江西省九江市彭泽核电厂等内陆首批三个核电站规划报到了国务院,但还没来得及批,福岛核事故就发生了。虽然没批,但是国家发改委还是允许三个核电站开展前期工作。不过,彭泽核电厂建设却遭遇隔江相望的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政府发出的“红头文件”予以反对。他们认为,这个厂址位于两县交接地带的核电站在选址评估、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并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了详细的评估报告。

 

出现这种情况,在国内十分少见。有人甚至担心,好不容易才迎来重启核电的大好局面恐怕又要泡汤了。毕竟,福岛核事故的惊悚犹在。对于核电站建设的质疑,更深层面反映出来的实则是一种要求完全信息的公共需要。中国核电业需要在阳光下重启,也需要在阳光下发展,

 

根据发达国家和平利用核能,发展现代核电的经验来看,从核电的规划、布点、建设,到投入运营,已不仅仅是专家、业界、政府关起门来讨论的事情。在信息社会中,能源决策,尤其是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措施,已经很难完全在与民意隔断的情况下运作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成为政府决策的基本“游戏规则”。像中国重启核电这样的重大政策出台,无疑更需要民意的广泛支持,否则就会影响实际效果。

 

进一步分析,政府从民意中汲取智慧,会使核电发展更有力。这张牌用得好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政府在借用民意方面就是一个高手,它常用“民意牌”解决诸如重启核电等国内问题。

 

今年2月,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佐治亚州修建一座新的核电站,美国重启核电与民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批准这项计划之前,美国核能研究所委托相关机构对1000名美国公民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显示,89%的美国人赞成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着力发展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能源发电,只有10%的人不赞成重启核电。有了这个民意调查,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批准新的核电项目就顺理成章了。

 

对中国而言,“要不要发展核电?”“它到底有哪些潜在危险?”这些问题你必须面对公众。作为核电业界和政府方面,你不要总是强调它是安全、清洁的一面,要讲它是双刃剑,这样才全面。如果业界、政府把这些问题交给公众讨论,并把一些细节向公众说清楚,把一些科学知识面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相信公众是能够理解而且最终会支持政府发展核电。

 

当然,公众有时也难免会对核电业界和政府方面的政策决策形成牵制,但核电业界和政府学会适应、引导和借用民意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例如201112月,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了“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平台”,公众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内容包括核电机组的运行事件、辐射防护、工业安全等信息。这件事说明,公众讨论和关心核电发展,并不会给政府添乱,反而对政府的决策会有很大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