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恐惧中国”是联美制华的借口
(2012-01-10 08:01:38)
标签:
财经 |
在日本社会“中国恐惧症”似乎在日益加剧。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存在领土纠纷,日本企业被中国资本收购的情况也不断发生,致使日本对中国有很强的戒心。最近,日本帝国数据银行针对1万多家企业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企业认为“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对日本经济构成威胁”。
最新的例证是,曾经是日本家电代名词的三洋白色家电部门2011年被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海尔集团收购。在日本人眼中,也许受大地震、日元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仅是家电,机械、化学等大多数日本企业均陷入苦战,而且日本的土地、水资源也成为中国企业的收购目标。
2011年2月,日本媒体曾大肆炒作中国资本接连购买北海道等山林地区土地的消息。有报道称,中国要掠夺日本的森林,其目的并不单纯在于转卖,还存在将来开展水资源业务和涉及军事目的的可行性。但后来据悉,中国资本受到日本人的欺骗,高价购买的土地大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土地。
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日本人认为,中国资本对日本水资源虎视眈眈。中国恐惧症显然正成为日本的一种流行病。这或许可以解释为日本政府内部的一些人对中国问题特别敏感的原因。
日本有人认为,对中国的恐惧心理已经夺走了日本的元气。当2010年底。当得知日本GDP已经被中国超过并退居世界第三时,便不再把自己称作经济大国。《日本每日新闻》的一篇文章称,日本本来就是“属国”。日本过去只是在经济上领先,如今失去了优势,已经彻底没有获胜的希望。
然而,这是很愚蠢的想法。以下数据足以说明这一点:2010年,日本向中国出口了1490.9亿美元商品,仅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约5万亿美元)的 2.8%;日本从中国进口了1527.5亿美元商品,相当于GDP的 2.4%。与日本的经济规模相比,这两个数字是微不足道的。即便日本全部终止对华出口,日本的GDP仅会下降 2%左右,未来的日本绝非离不开中国。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日本的舆论总是笼罩在中国的恐怖阴影当中呢?日本与相当于自己10倍人口的国家竞争,这本身就证明了日本具有的优势。战后,日本在亚洲外交一直不成功,不能和亚洲国家搞好关系。而当时,它和中国的竞争并不存在。所以,日本的亚洲观是否能摆脱战前的思维,才是真正的原因。
近年来,中日关系闹得越来越僵,这不能简单理解为两国民族主义兴起,因而貌似公正地认为应该各打50大板。在探讨中日问题时,一定要把关键放到问题的症结上去。中国的崛起,使得两国的问题更加尖锐,但却不是问题的主因。当然,这会加深日本对华的敌视,并加速日本和美国的紧密结盟。
许多迹象表明,日本“恐惧中国”是假,联手美国对付中国才是真。近年来,在日本经常出现一些“联美制华”的呼声,这种呼声并不是少数,在日本民间似乎更加高涨,这种呼声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日本的对华政策。2009年8月,日本前首相安倍访印时发表演讲,希望印度和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一道建立“反华同盟”。
日本与美国是正式的军事同盟,美国已经公开表明日美安保条约覆盖范围包含了钓鱼岛。在2010年9月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日本寄希望于在国际多边舞台上牵制中国。反之,美国的对中国的遏制力能否起作用,日本的作用将是决定性的。日本位于中国向海洋进军的战略要冲,日本确定稳固的对华战略和海洋战略在目前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日本的基本战略是,以日本美国同盟为核心,联合澳大利亚、韩国、印度、越南等国,共同应对日益加强海洋活动的中国。一旦亚洲局势变化,他们建立“亚洲北约”的可能性大增,这显然对中国是巨大威胁。这说明,日本之所以不时放出“恐惧中国”的声音,正是它为自己找到“联美制华”借口,并让将来以美国牵头建立的“亚洲北约”更具有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