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印拚经济,实力比口水更重要

(2009-12-03 07:52:53)
标签:

杂谈

   

 

尽管“中印(Chindia)”一词和“印度人与中国人是兄弟”这一口号目前被“妒华症”代替,但是中国和印度谁也离不开谁。“两国的对外贸易每年增长大约25%,但是这两国间的贸易在2002年至2006年每年增长50%, 2007年甚至增长了54%,”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拉尔夫·泰勒说。(123日中国经济网)

 

不管印度人的“妒华症”如何发作,现实是,中国与印度不仅是搬不走的邻居,而且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购买中国的机械、电子和化工产品,而中国则进口印度的铁矿石、铜和塑料。不过,印度人忧心忡忡地观察到,他们的出口在今年1月至8月共下降了28%,但对中国的出口却下降了48%,而同一段时间内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只下降14%

 

中印之间的贸易额不平衡从侧面反映出双方经济发展的差距。这让印度人很不舒服,近两年来,印度官方与民间都不断夸下海口,他们要在较短的时间赶超中国。然而,他们的许多经济数据却远远低于我们。更重要的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才是硬道理

 

近几年来,印度人总喜欢与中国攀比。中国有的,他们也想有,甚至中国没有的,他们都想有。2006年,在中国宣布了其登月计划后,印度政府立即宣布不能落后,随后又宣布将在2020年把印度宇航员送上月球,比中国计划的登月时间还要早4年。2008年11月,印度向月球发射了首台挂有印度国旗的探测器。整个印度都为此欢呼,令印度人如此高兴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人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与中国相比,印度持续的落后变成了困扰全国的问题。目前中国人口略多于印度,中国人每年购买的汽车和轻型卡车比印度多1/3、电视机多3倍,空调多12倍。中国拥有的高速公路、现代化机场和高效率港口有助于它在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门类中占据支配地位。印度坑坑洼洼的公路、陈旧的机场和拥挤的港口使进出口极为困难。中国今年10月吸引到的外资相当于印度2008年一整年吸收到的外资。

 

西班牙《先锋报》今年9月发表题为《印度和中国无法相比》的评论认为,中印正在快速发展成为要求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占有相应地位的两个经济巨人。然而,只要在北京和新德里,或者上海和孟买的街头走一走,就不难看出这两个大国的崛起程度是大相径庭的。事实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处在襁褓当中的大国,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当然也是一个巨人,但它却是一个“泥腿子”,其经济规模甚至赶不上西班牙。

 

其实,中印更重要的差距还在于,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比印度大得多,尤其是在当前的十年。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以出口和外国投资为导向的工业化战略;二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在2000年至2008年间,中国的出口商品价值几乎增长四倍,占到全球出口总额的近9%,而印度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仅从0.7%微幅增至1%

 

不过,也有印度人以逆向思维来分析印中经济走势。不久前,印度人南丹·里勒卡尼在《想象印度:一个复兴国家的思路》一书中,将中印两国经济转型中的“人口红利”问题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未来中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将给印度带来巨大的机会。印度将借助庞大的“人口红利”取代中国而崛起。在他看来,印度是现在世界上唯一正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国家,而其他的国家由于各种原因都正在老龄化,尤其是中国。

 

里勒卡尼的观点代表了很多印度人的想法,寄希望于中国进入老龄化,届时他们可以将中国一举超过。实际上,在一些印度人根深蒂固的思维意识中,中国一直就是其竞争对手。所以有些人就处心积虑要证明印度方方面面更优越。然而,印度发展有着自己严重的阴暗面。如今,印度整个国家呈现出一幅分裂的画面:一边是恍若回到中世纪的贫困,一边则是标志21世纪的高科技。

 

客观地说,中印拚经济,实力比口水更重要。当前中国GDP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投资和出口,而印度的增长则主要靠内需。2009年第一季度,他们的内需超过了我们,而之后,我们很快跟上来了。印度工业并不发达,大多数产品都依赖于进口。而中国则不同,关键是的内需还没有真正启动。如果中国政府将经济重心转移到解决医改,教育,养老,住房问题上,13亿人的内需随时都可以撬动起来,到那时其拉动经济增长的能量将是难以估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